情感路上的你我|香港娱乐圈最火的配角,快消失了( 二 )
于占元除了京剧一无所长 , 为了谋生 , 他只得创办戏剧学校 。
电影中 , 洪金宝饰演的于占元解散七小福时感慨万千 / 《七小福》
而当年 , 来戏剧学校的 , 大都是一群让家长头疼的“问题孩子” 。
家长不知道怎么对付这些熊孩子 , 再加上平时要打工也没时间 , 干脆就送了来 。
哪知道 , 严苛的于占元在梨园的规矩上进行了改良:既然要入行 , 咱就签“生死约” , 一来就是七年 , 师傅说什么 , 你就做什么 。
每天早上光倒立就至少一个钟 , 更别提其他的基本功 , 拉筋、劈腿、翻跟头……枯燥、辛苦 , 还常常挨打 。
尽管苦不堪言 , 不少徒弟上演“逃学威龙” , 但于占元真带出了一批京剧苗子 , 组建了“七小福”的班底 , 到处演出 。
洪金宝、成龙、元华、元彪、元奎等人 , 都出自这个班子 。
多年后七小福班底重聚
1988年 , 出师20年的洪金宝 , 在电影《七小福》扮演的 , 某种程度上就是他的师傅于占元 。
当时 , 洪金宝请于占元看电影 , 于占元看完老泪纵横 , 自我怀疑:我当时有那么凶吗?
好景不长 , 戏剧市场萎缩 , 七小福没有出路 , 时运巧合 , 进入了片场 。
这不是孤例 。
就像当年 , 一批南下香港的戏剧人中 , 除了于占元 , 还有袁小田、粉菊花、唐迪等 。
他们本是为了求生 , 却无形中 , 为香港动作电影的发展 , 培养了新生力量 。
再也没有这么凑巧的际遇了 。 从戏剧班出来的人 , 懂表演、会武功 , 而被邵氏武侠片掀起的动作片风潮 , 恰恰亟
需大量武打替身 。
于是 , 龙虎武师这个行当 , 慢慢地就发展起来 。
名头听起来厉害 , 但这些人做的 , 都是苦差事:负责所有武打动作 , 当替身 , 偶尔客串一些小喽啰 。
由于师承不同 , 龙虎武师也分了不同的派别 。
比如较早的刘家良 , 师从正宗的洪拳 , 属于硬桥硬马、拳拳到肉的实战风格 。
洪金宝组建了洪家班 , 以力量和高技术要求出名;
以成龙为大哥的成家班 , 则追求别出一格的“好看”的摔法、跳法……
袁家班追求“实”又注重多变的技巧 , 程小东则转向飘逸的打斗……
袁家班武指经典打戏:鲁智深vs林冲 / 《水浒传》
可以说 , 从底层入行的武师 , 促成了香港动作电影从无到有;
他们的技术升级、风格变幻 , 也推进了港产动作片的迭代更新 。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 , 在香港的北海街19号嘉禾的片场 , 一个月 , 差不多20多天都在开工 。
片场依山 , 靠边有几段又长又陡的台阶 。
那时候 , 几乎每天都有人在台阶上滚来滚去:是武师在拍戏 。
“那么好的条件” , 拍动作片的都不愿意错过 。
根本就不是人玩的东西
起码在表面上 , 大概有十年 , 武行在香港电影圈 , 都算是一个相当富裕的阶层:穿梭片场的龙虎武师 , 几乎个个
都有私家车 。
虽然武师也分等级 , 但最小的武师也能拿到每月500块的薪水 , 对比其他行业 , 已经算是不错的收入了 。
因着动作片的繁荣 , 打戏在拍摄中甚至是不限制胶片长度的 。
1970年 , 闯荡过好莱坞的李小龙返港 。
在这之前 , 香港的龙虎武师 , 大多偏重戏剧化的呈现 , 动作漂亮而轻实战 。
李小龙恰恰相反 。
《精武门》中李小龙饰演陈真/豆瓣
《唐山大兄》《精武门》的拍摄 , 极大改进了龙虎武师的表演 , 也给香港动作片带来极大飞跃 。
武师数量增多 , 多对一的打斗、配合桥段 , 越来越让人眼花缭乱 , 让观众看得十分尽兴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人性潜规则:你的价值,决定着你在别人心里的位置
- 梦里的人,不会因为梦的荒诞,从而察觉是梦
- 人生的意义,就是接纳生活的所有,在生活中改变自己
- 厉害的人,都在培养自己这几种能力,希望你也有
- 女人,永远不要羡慕别人的生活
- 中国最有名的3座名山,你都去打卡了吗?有生之年建议都去一趟
- 这本去年感动到我的治愈绘本姊妹篇,讲我们都离不开的亲密关系
- 马斯克给年轻人的忠告:这3个,孩子越早知道越好
- 疫情肆虐,80后负债累累的你,还有勇气回家吗?
- 充满遗憾的人生,你最大的遗憾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