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第一个月,决定小学六年”入学适应该怎么做?资深教师来支招( 二 )
关注情绪 , 正向引导 。 学生进入小学后 , 班级人数相较幼儿园增多 , 更多时候学生间的交往表现出自主化的特点 , 因此学生回家后 , 家长要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 , 及时做好引导 。 例如 , 可以问一问孩子“今天有没有让你开心的事?”引导孩子在学校多发现快乐 , 创造快乐 。 如果遇到孩子情绪低落的情况 , 也要注意交流方式 , 不能只一味地共情 , 而应当引导孩子学会面对问题、解决问题、化解负面情绪 。
家校沟通 , 了解情况 。 作为家长 , 要特别重视和老师的沟通 。 有些学生回家喜欢“报喜不报忧” , 有些学生回家只会“抱怨”自己在学校受到的“委屈” 。 因此 , 家长需要全面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生活 。 而适时地和老师沟通是了解学生在校情况的最佳途径 , 进而能更好地引导孩子 。 在与老师沟通的过程中 , 了解孩子在校表现的同时 , 也要把孩子在家情况与老师交流 , 并从老师处了解一定的引导孩子、培养孩子的方法 , 做到家校密切联系 , 从而助力孩子更快适应小学生活 , 养成良好习惯 。
学会“示弱” , 适当“放手” 。 进入小学后 , 学生应当掌握一定的自理能力 , 因此家长要舍得“放手” , 让孩子独立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 。 比如 , 自己穿衣、穿鞋 , 整理书包等 。 并且在一定情况下 , 可以向孩子“示弱” , 鼓励孩子主动承担一定的家务 , 锻炼学生的自理能力 , 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生活技能 , 并应用于学校及家庭中 。
学生的成长与家庭、学校、自身都有着密切联系 , 作为新小学生家长 , 完成孩子伙伴的角色转变 , 要时刻关注孩子成长 , 陪伴孩子成长 , 要逐步培养孩子的各项技能 , 并从内心认同孩子能够做到 , 敢于放手让孩子得到锻炼 。 这样 , 孩子才能衔接好幼小学习和生活 , 逐渐成为一名真正的小学生 。
促进全面适应科学助力幼小衔接
王娟(北京市通州区贡院小学)
一年级“小豆包”开学了 , 幼小衔接还在继续 。 幼小衔接究竟“接”什么?该做哪些准备?《小学入学适应教育指导要点》中围绕“促进儿童身心全面适应”目标 , 提出了身心适应、生活适应、社会适应和学习适应四方面的内容 。
身心准备——了解小学 , 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 。 身心准备即在心理方面和身体动作发展等方面做好相应准备 。 家长要帮孩子建立积极的入学期待 。 多说关于小学的事 , 并和孩子聊聊对上小学的困惑及担心并帮助解决 。 多说鼓励的话 , 让孩子受到积极情绪的带动 。 多借助绘本、谈话等方式 , 培养孩子表达和调控情绪的能力 。 多参加运动 , 通过画、剪、折、撕、粘、拼等活动 , 锻炼孩子的精细动作 。
生活准备——锻炼自理 ,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 生活准备即在日常生活能力方面做好相应准备 。 每天要减少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 , 保证每日10小时睡眠 。 在家提供专用的个人物品存放空间 , 引导孩子分类整理用品 , 提高自我服务能力 。 分配家庭的劳动小任务 , 并鼓励孩子完成 。 同时 , 引导孩子尊重身边的劳动者 , 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 通过看绘本和视频等方式 , 增强孩子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
学习准备——激发兴趣 , 提高综合的学习能力 。 学习准备即在学习兴趣培养、学习习惯等方面做好相应准备 。 我们要守护好孩子的好奇心 , 接纳、鼓励他们对新事物的观察、思考和探究 , 并及时回应 , 并支持孩子持续、深入地寻找问题的答案 。 生活中 , 让孩子在真实的情境中培养听与说、阅读与反馈、理解与实践的能力 。 开学初可以让孩子参与准备学习生活用具的全过程 , 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 , 产生“小学学习大不同”“我的学习我负责”的直观感受 , 从而培养孩子的学习力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本文转自:人民网-四川频道成都银行双流支行党员志愿者夏楚鹏等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爱心服务...|亮党徽 扬党旗 挺身战“疫”践初心
- “相亲能不能给我介绍正常人?!”这什么神经病啊啊
- “送了一束花给相亲对象,结果他在朋友圈转卖?”
- 《少年派2》:被忽略的小昭,才是值得爱的人,如同“张万森”
- 31岁考入父亲母校同一专业读研,开学第一天,他和父亲在校园这样合影......
- 女人过年穿衣要体面,今年流行“长外套+连衣裙”,三木穿得真美
- 当孩子说“我不想上学了”,打骂最无能,这个方法不伤娃还更有效
- “名校毕业有啥用,还不是靠我们养”,父亲的话揭开啃老的遮羞布
- 2003年,出轨的“凤凰男”医生,竟给妻子下毒2年,导致妻子死亡
- 小昭|《少年派2》:被忽略的小昭,才是值得爱的人,如同“张万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