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想|人到中年都懂:认知是标配,格局是高配,人品是顶配

李想|人到中年都懂:认知是标配,格局是高配,人品是顶配
本文图片

文/水与火
图/来源网络 , 与文无关 , 侵删
-
梁实秋曾说:“中年的妙趣 , 在于相当地认识人生 , 认识自己 , 从而做自己能做的事 。 ”
人到中年 , 经历了年少的莽撞无知 , 见证了社会的风风雨雨 , 扛住了生活的是是非非 。
看过周遭几何 ,越来越深刻地懂得 , 一个人认知是标配 , 格局是高配 , 人品是顶配 。
李想|人到中年都懂:认知是标配,格局是高配,人品是顶配
本文图片

【李想|人到中年都懂:认知是标配,格局是高配,人品是顶配】认知是标配
傅盛曾说:“认知 , 几乎是人和人之间唯一的本质差别 。 ”
媒体人珍大户讲过好朋友李想的故事 , 李想高中毕业 , 顺利考上了一本院校 , 但却在专业调剂时被分到了冷门专业 。
身为好朋友 , 珍大户从未来就业、专业受众面不广等方面分析 , 建议李想趁早换专业 。
李想却认为不管什么专业 , 只要学好了就能成为行业翘楚 。
就这样李想硬是不换专业 , 坚持学了四年 。 毕业后 , 还继续出国深造 , 先留学日本 , 后留学美国 , 一路读到了博士后 , 最后成了联合国特聘专家 。
有的人 , 选择更为普遍、热门的专业 , 因为适用性广 。
有的人 , 选择冷门的行业 , 坚持始终 , 成为凤毛麟角 。
是选择稳妥却拥挤的大路 , 还是选择冷清却少竞争的山路 , 这两种选择没有对错之分 , 唯一的差别就在于认知的不同 。
认知决定我们的行为 , 而我们的行为也决定了我们人生的结局 。
其实 , 人的一生都在为认知买单 。
一个人的认知水平越高 , 越会时刻反省自己 , 懂得主动吃苦 , 主动成长 , 最后慢慢变得优秀 。
李想|人到中年都懂:认知是标配,格局是高配,人品是顶配
本文图片

一个人的认知水平越低 , 越是故步自封 , 偏执狭隘 , 不思进取 , 最后依旧是在底层挣扎的普通人 。
李想|人到中年都懂:认知是标配,格局是高配,人品是顶配
本文图片

格局是高配
关于格局 , 知乎上有位网友的解读很妙:
格局较低者,只在乎自我,坚持“我要赢 , 但我要身边的人都输”;
格局中上者,会顾及他人,信奉“我要赢 , 但我要身边的人一起赢”;
格局最高者,早已超然物外 , 根本不在乎赢不赢 , 但因为眼界和实力俱备 , 虽无所谓输赢 , 却也绝不会输 。
如果说能力决定你能走多久 , 那么格局决定你能走多远 。
格局是一种眼界 , 是一种胸怀 , 是一个人最宝贵的财富 。
听朋友说起一个故事 , 他们公司一个同事 , 高学历 , 海归博士 , 本职工作也相当出色 。
这样的人理应受到重用 , 但是公司一个接一个晋升机会 , 都与他擦肩而过 , 给了其他同事 。
他不服气 , 找领导一番质问 。 领导也毫不客气地说:“他们只是学历不如你 , 为人处事其他方面都要胜过你 。 你还是问问你自己吧 。 ”
其实他的问题不在于能力 , 而是在于格局 。
与同事相处 , 他高高在上 , 贬低别人 , 高抬自己 。
领导安排工作需要加班 , 他很不情愿 , 带着情绪 , 还常常抱怨 。
格局小的人 , 容易在琐碎小事中纠缠 , 自私自利 , 路越走越窄 。
格局大的人 , 不抱怨 , 不计较 , 也容易得人心 , 活得通透自在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