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林夕亭|前夫打牌输得倾家荡产,却让我卖房替他还钱,好想甩他两个耳光( 二 )


这种事说着想着很简单 , 但真正去做的时候很难 , 因为人无法在短时间内戒掉懒惰 , 让一个懒惰的人变成勤快的人 , 不仅需要花时间 , 还需要花精力 , 更需要花决心 , 如果狠不下心 , 很容易半途而废 。
好在我坚持下来了 , 这一路收获的不仅是更好的生活 , 还有自己的原则、心态以及超强的心理素质 , 我可以在多情和薄情之间灵活切换 , 游刃有余 。
我前夫这时候打牌输得倾家荡产 , 让我卖房替他还钱 , 我当然不可能同意 , 当然会薄情 。 即便他跟我玩“拆屋效应” , 我也没有妥协 , 因为我不欠他什么 , 他自己不守本分造成的恶果 , 只应该由他自己去承受 。 』
【东林夕亭|前夫打牌输得倾家荡产,却让我卖房替他还钱,好想甩他两个耳光】02
前面那个女人总结的“既多情 , 又薄情” , 听起来自相矛盾 , 其实不矛盾 , 这跟“有所为有所不为”是一个道理 , 是一种区别对待的行为 。
人生可以细分为很多内容 , 简单来说 , 既包括做人 , 也包括做事 。 做人和做事继续细分 , 依旧有很多内容 , 这时候必须要分门别类 , 区别对待 , 没有任何一种方法可以应对所有人和事 , 因为不同的人和事之间都存在着“个体差异” 。
该做的事要多做 , 坚持做;不该做的事要少做 , 尽量不做 , 这是本分;该深交的人要用心珍惜 , 不该深交的人要懂得远离 , 这也是本分;对待值得你珍惜的人多情 , 对待不值得你善待的人薄情 , 这同样是本分 。
那个女人越过越好 , 就是坚守了本分 , 而相比之下 , 她的前夫越过越差 , 很明显是因为没有坚守本分 , 他所做的所有事 , 都指向一个糟糕的结果 , 他自己意识不到 , 别人提醒了他当作耳旁风 , 这样的人最后不受惩罚就太没天理了 。
03
关于那个女人最后提到的“拆屋效应” , 是一个心理学名词 , 又称“门面效应” , 跟“登门槛效应”的运行机制相反 , 是现提出一个别人无法接受的要求 , 被人拒绝之后再提小要求 , 就容易让人接受了 。
想必大家应该听说过这种效应的解释:如果想在房间里开个天窗会被拒绝 , 那么 , 先提出掀掉屋顶的要求 , 被反对之后再要求开个天窗 , 就容易被接受了 。
从理论上来讲 , 这是利用了人的“补偿心理”和“沉锚效应” , 提出要求被拒绝 , 拒绝的人会因为拒绝别人带来的压力而产生补偿心理 , 此时提出的小要求在他们的补偿心理范围内 , 就会被接受 。
但理论只是理论 , 放到现实中未必能成功 , 比如那个女人的前夫先要求她卖房替他还钱 , 被拒绝之后又降低要求只要钱 , 如果用“拆屋效应”的理论来说 , 她应该不会再拒绝 , 但事实却是她依然拒绝了 。
我们由此不难看出 , 拆屋效应只适用于有共同利益的群体之间 , 互不相干的人 , 或者彼此有深仇大恨的人之间 , 轮不到拆屋效应其效果 。
话虽如此 , 但我们还是要有防人之心 , 坚定自己的原则 , 不要中了别人的套路和心理陷阱 , 这也是前文中提到的“可为和不可为”的范畴 , 也是需要我们学习掌握的生存法则 , 知道其中的关键 , 才能防患于未然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