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不起!我的朋友圈屏蔽了你( 二 )


“可能我也不是一个坚强的人吧 , 很在意大家的眼光 。 ”小夕有点郁闷地说 , 她觉得如果是真朋友 , 不会说那些令人伤心的话 , 所以 , 她就屏蔽了那些嘲笑自己的同学和朋友 , 并且也很少发自己的照片了 。
渴望有一个自己的空间
“你以为只有我屏蔽了父母吗?其实 , 他们早就屏蔽了我!”小丁同学不觉得这是亲子间的冷漠 , 而是一种默契!
小丁同学在一次偶然的情况下 , 从亲戚那里看到了父母真实的朋友圈 , 都是晒各种美食 , 还有吐槽孩子的 。 她还拿着手机跑去“质问”过妈妈 , 结果妈妈的回答让她气绝:“我们是为了让你专心学习!”
后来 , 她和父母好好谈了一下 , 最后决定彼此尊重 , 朋友圈是自留地 , 不能成为相互打探、干扰的地方 。
两代人“彼此尊重”才能“各自安好” 。 不过 , 真正能跟父母达到这种境界的并不多 , 而达不到这种境界的原因更多是对对方做法的不认同 。
对不起!我的朋友圈屏蔽了你】在被问及“为什么要屏蔽家长和老师”时 , 小玲同学说出了自己的疑问:“为什么成年人的朋友圈里很少真情流露?”
她表示:“这不公平!我们的朋友圈都是 , 我想说的一定是我内心里的话 , 但是 , 爸爸妈妈、老师们的朋友圈 , 基本都是转发 , 或者给人一种‘岁月静好’的假象!”
小钊同学的妈妈就曾一度和他强调 , 发朋友圈的内容要低调 , 甚至是不要发朋友圈 , 这样能更好地保护隐私 。
某次考试后 , 小钊考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 他第一时间在朋友圈里发布了自己的分数 。 不到一分钟 , 妈妈的电话就打过来了:“你考得很好 , 但是没有必要发朋友圈 , 大家会以为你在炫耀!”
“我妈的观点就是 , 只要发圈 , 就是炫耀、嘚瑟 。 其实 , 对我们来说 , 这只是一种心情的表达 , 一种分享方式!”小钊觉得父母和自己对朋友圈的理解 , 显然不是一个概念上的 。
他觉得 , 对于中学生来说 , 朋友圈是一个简单的社交圈 , 不像成年人想得那么复杂 , 本应该成为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 , 通过网络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联系起来 。
姚同学也十分赞同这种观点 , 他觉得家长、老师应该更合理地看待“朋友圈屏蔽”的事情 。 屏蔽并不是排斥 , 而是渴望有一个自己的空间 , 父母、师长应该打开格局 , 帮助中学生营造一个属于他们的社交空间 。
(指导教师:刘成成)
北京一零一中采访人员团学生采访人员徐晴周宁怡戴乐孺郑熙慧韩宇瑒陶禹菽来源:中国青年报返回搜狐 , 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