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1年初|为什么我劝你吵架时别和恋人“讲道理”|心理咨询师推荐 vol.7( 二 )


从学习到从事咨询印象深刻的一件事?
印象深刻的事都是发生在咨询室里面的事 。 有很多来访者的事让我印象深刻 , 也很感动 。 但此刻想跟大家分享的是我自己的事 , 是我自己在接受咨询时的事 。 那是在我父亲去世几年后的某一天 , 在一次咨询中跟咨询师分享了父亲去世的经过 , 讲到自己当时是如何冷静地应对各种突发场景 , 表现得非常有智慧等等 。 而咨询师的一句评论“看来你对父亲的情感是埋得很深的”仿佛是一下子打开了我另外一条通道 , 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了悲伤 , 控制不住地流了很多很多的眼泪……这可能是父亲去世后我哭得最伤心也最痛快的一次 。 我明白这是因为在我面前坐着的是我信任的咨询师 , 在她面前我不用担心她 , 也不用伪装 , 可以尽情地做真实的自己 , 可以去体验和表达内心深处最脆弱的部分……真的很感谢她的抱持和陪伴 , 非常的安全、非常的温暖 。 我的咨询师一直是我执业生涯中的榜样 , 我相信这样的陪伴会给人以力量 , 会有疗愈的功效 。
在咨询过程中的关注或思路是什么?
我一直相信人是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和潜能的 。 心理问题的出现只是说明在成长的过程中受到了一些阻碍 。 愿意去帮助来访者理清这些 , 去看懂自己的需要、看清问题的所在 , 然后轻装上阵 , 重新起航 , 去追寻真正属于自己的理想并享受这样的生命过程 。
想对来访者说的“一句话”?
如果你愿意 , 在成长的道路上我愿陪伴你 , 因为这是我生命的意义 。
咨询师专业经验介绍
医学博士 , 临床心理学教授 , 心理治疗师 , 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注册工作委员会注册督导师(D-14-007) 。
本科毕业于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学系 , 获中医学学士学位 。
研究生毕业于日本名古屋大学医学部健康社会医学系 , 获医学博士、哲学博士学位 。
在日本国立长寿研究中心博士后训练期间主要研究心理应激的中枢调节机制 。
拥有12年临床内科医师、近20年高校医学心理学教师经验 。
发表论文五十余篇 , 主编教材两本 , 主持的研究成果“心理应激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机制和系统评估量表的应用研究”获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
曾获全国医学教育系统师德师风风范奖、浙江省师德先进个人、浙江省心理卫生工作先进个人、浙江省高校“三育人”先进个人、浙江大学“教书育人”标兵、浙江大学永平教学贡献奖等荣誉 。
先后接受过精神动力学治疗、中德催眠治疗、精神动力学夫妻治疗、国际自我状态治疗以及移情聚焦治疗等连续培训 。
自2003年至今 , 一直从事临床心理咨询工作 , 个体以及伴侣和家庭咨询累计超过10000小时 , 对工作学习、人际适应、压力管理、伴侣和亲子关系等临床心理问题有深入研究 。
目前每周接待个案10小时左右 , 主要为青少年(初高中学生)、成人(含大学生)、伴侣和家庭提供短中长程的专业帮助 。
咨询理论取向:
以心理动力学为取向 , 关注个人成长和亲密关系/家庭困扰相关议题 。 工作风格以人为本 , 有很强的亲和力和同理心 。
到2021年初|为什么我劝你吵架时别和恋人“讲道理”|心理咨询师推荐 vol.7】【工作流程与方式】
个体咨询为每次50分钟 , 一般来说第1-4次为评估阶段 , 咨询师针对来访者的问题和需要评估自己是否具备专业胜任力 , 来访者感受咨询师的风格 , 评估自己和咨询师这样的工作是否能从中获益 。 确定建立咨询关系后的咨询频率一般为每周1-2次 , 短程咨询一般在30次以内 , 中长程咨询一般持续50次以上 。 伴侣或家庭咨询每次80分钟 , 每周1次 , 一般在10次以内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