筱筱雨菲|为什么以前很火的“稻田养鱼”,现在没有农民愿意干了?五个难题未解决( 二 )


而且极端天气下 , 水稻、鱼很容易发生病虫害 。 两者分开的话 , 可以针对性用药 , 控制病虫害的效率较高 。 但两者一混合 , 用药就要有所注意了 , 既要控制病虫害又要保证鱼不受到影响 , 没有专业的技术很容易导致两者都受到影响 。
【筱筱雨菲|为什么以前很火的“稻田养鱼”,现在没有农民愿意干了?五个难题未解决】三、鱼的饲料问题也是“稻田养鱼”难以大规模推广的重要原因 。 虽然稻田里养的鱼品种大多是鲫鱼、鲤鱼这些抗病虫害能力强、食物范围广、成活率高的鱼 , 但是食物来源也是我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 “稻田养鱼”的初衷是利用水田里的微生物为鱼类提供食物来源 , 再利用鱼的排泄物作为水稻的营养来源 , 看似两全其美 , 实则根本行不通 。
因为鲫鱼、鲫鱼的食量都比较大 , 而且食物范围广 , 可水田里的微生物在鱼类处于快速生长期时根本满足不了鱼的食物来源 。 要想使鱼长得快、长得大 , 就需要人为添加化肥去加快它们的成长 , 而此时的水稻基本不再需要添加肥料 。 额外的成本增加了农民的经济负担 , 经济效益降低 。
四、现代机械化肥农业种植方式也不适合规模化“稻田养鱼” 。 现在的农村 , 除了一些偏远山区或地形特别复杂的地方 , 基本已经实现了机械化的种植模式 。 水稻在生长期间 , 并不是所有阶段都需要浸泡在水里 , 幼苗期、扬花包浆期这几个阶段保证田里有水就可以了 。 特别是在后期成熟的时候甚至还需要将田里的水放出来保证地面的硬度 , 这样收割机才能下地收割水稻 。
可鱼就不一样 , 离开了水鱼很快就会因为缺水而亡 。 可是如果田里一直蓄着水 , 收获的季节机器无法下田操作 , 只能依靠人工用镰刀来收割 , 又辛苦效率又低 , 这也违背了科学种植的初衷 。
五、“稻花鱼”有价无市 , 以高端食材或稀有食材作为宣传卖点只能吸引极少部分有消费能力的顾客 , 销路太受限制 。 虽然“稻花鱼”的品种主要以鲫鱼和鲤鱼为主 , 都是菜市场常见的品种 , 但商家把这种新型的养殖方式作为主打卖点来宣传无形中抬高了“稻花鱼”的价格 。 使得老百姓餐桌上人人吃得起家家吃得上的家常鱼(菜市场鲫鱼卖三五块一条的) , 摇身一变成了只有少数高消费群体才能享用的美食(一条同样大小的稻花鱼得花上两倍甚至更高的价格 , 营养并没有多大区别) , 没有价格优势和消费群体来支撑 , 养殖户的热情会遭到很大的冲击 。
综合以上的分析 , “稻田养鱼”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业模式确实有值得借鉴和推广的地方 , 如果我们能把病虫害、水源、价格和销路这些问题彻底解决 , 让农民在养稻田鱼时能和种植水稻一样得心应手 , 这样的新型农业种植模式不妨多推广推广 。
这种“稻田养鱼”的农业模式 , 说到底就是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发展有特色的农业 , 增加农民的收入 。 这里也给了我们一些启发 , 在尝试新型的种养殖模式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一、因地制宜 , 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推广新型的模式和方法 , 千万不能盲目跟风 。 举个例子 , 前两年的小龙虾养殖很火 , 村里有不少人看到第一批养殖小龙虾的人挣到了钱也开始跟风养殖 , 不惜毁掉农田用挖机挖成水塘 , 投资了不少却因为缺乏专业技术 , 幼苗的成活率很低 , 病死率却特别高 。 到最后 , 钱没挣到 , 还贴了不少进去 , 不少人后悔不已 。
二、不仅要有专业的技术做指导 , 还要具备抗击风险的能力 。 规模化的种养殖需要专业技术毋庸置疑 , 这样才能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高的回报 , 但是即便有了专业技术的指导 , 如果抗风险能力过低或毫无抗风险能力也不行 。 就像近几年频繁出现的洪涝灾害 , 持续性降水会导致农田的水溢出田埂 , 鱼虾被冲跑是每个养殖户都面临的现实 。 如果没有抗击风险的能力 , 一旦发生这种灾害对农民造成的损失就是毁灭性的 , 全家一年甚至多年的心血都将付诸东流 , 代价太大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