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彩礼都送些什么?
当下 , 人们常常能听到有关天价彩礼的新闻 。 特别是在一些农村地区 , 关于结婚彩礼更是有“三金”“万紫千红一片绿”等说法 。 许多家庭因彩礼不堪重负 。 在202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二条明确规定“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 。 那么 , 古代的彩礼多吗?都送些什么呢?本篇我们就来梳理一下彩礼的历史 。
所谓彩礼 , 是指男方在婚前以结婚为目的赠送给女方的财物 , 古人称之为“聘礼” 。 古代婚礼有六个环节 , 即“婚姻六礼” , 其中有一个专门送彩礼的环节 , 叫作“纳征” 。 《礼记》里有“非受币 , 不交不亲”的说法 , 意思是如果不给彩礼 , 双方都不能进一步接触 。
文章图片
这说明古人非常重视彩礼 , 将其视为婚姻成立的重要环节 。 在某种程度上 , 一旦送出了彩礼 , 就标志男女之间的婚姻关系已经基本成立 , 就差个仪式了 。 古人既然如此重视彩礼 , 那送的数量是不是就很多呢?这个问题 , 就要分时代和阶层来具体分析了 。
先秦时期 , 人们更注重彩礼背后的美好寓意 , 不太讲求经济价值和数量多少 。 《仪礼·士昏礼》规定了士大夫阶层的彩礼内容:玄纁(xūn)束帛和俪皮 。 束帛是捆为一束的五匹帛 , 当作为彩礼时 , 这五匹帛的颜色必须为玄纁两色 , 即黑色和红色 。 黑色代表上天 , 主阳;红色代表大地 , 主阴 。
这两种颜色合在一起寓意阴阳结合 , 表示婚姻顺应天命 。 俪皮指鹿皮 , 一般要送两张 , 古人也讲究好事成双 。 之所以送鹿皮 , 是因为鹿在野外常成群出现 , 常给人一种子孙繁盛的印象 。 古人有生殖崇拜的思想 , 送新人鹿皮是祝福他们在日后像鹿群一样子孙旺盛 。 当然 , 如果古人知道翻车鱼一次产卵可达三亿颗的话 , 可能就送翻车鱼了 。
文章图片
大雁也是古人喜欢送的彩礼 。 婚姻六礼中 , 有多个环节都和大雁相关 。 古人为何如此执着于大雁呢?首先 , 大雁是守时模范 , 每年春天向北飞 , 冬天又向南飞 , 周而复始 。 这种守时的作风正是婚约要遵循的原则——准时来娶我 , 别晃点人家 。 除此之外 , 还寓意婚后丈夫要准时回家 , 不要夜不归宿或者回了别人家 。
其次 , 民间认为大雁一生只有一个配偶 , 象征着忠贞不渝的爱情 。 最后 , 大雁迁徙时非常重视队形——“一群大雁往南飞 , 一会儿排成个‘人’字 , 一会儿排成个‘一’字 。 ”这种对秩序的重视 , 正符合家庭生活中夫唱妇随、和睦有序的美好愿望 。
先秦平民阶层的彩礼虽不像士大夫阶层有那么多讲究 , 却也很重视美好的寓意 。 《诗经》里最常见的平民彩礼是鹿皮、桃和花椒 。 是的 , 花椒也能作为彩礼 , 但这并不是在暗示妻子今后要多下厨房 , 而是表达对子孙兴旺的美好愿望 。 因为花椒的果实是成串的、一粒粒的 , 数量非常多 , 象征着“多子” 。 由此可见 , 古人对婚姻的期望其实非常朴实无华——加油生孩子 。
到了汉朝 , 彩礼的内容变得丰富了 , 特别是富贵人家 。 既有寄托美好寓意的礼物 , 比如象征夫妻关系如胶似漆的胶和漆 , 以及鸳鸯、合欢铃之类;还有一些生活必需品 , 比如生火用的阳燧、写字用的丹青 , 还有清酒、粳米等食物 。 据统计 , 汉朝的彩礼种类合计有三十多种 。
除了送东西 , 汉朝人还开始送钱了 , 天价彩礼的罪恶之门就是在汉朝打开的 。 汉朝官员阶层娶妻最低的彩礼数目是两三万钱 , 相当于一位刺史一年的俸禄 。 高级官吏的彩礼数更是水涨船高 。 《后汉书·列女传·皇甫规妻》记载 , 董卓想娶皇甫规的遗孀 , 出的彩礼是“軿辎百乘 , 马二十匹 , 奴婢钱帛充路” 。 这个彩礼的价值在百万钱以上 , 即便是当时的丞相 , 也要领十年的俸禄才能赚回来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女人别总穿单调的卫衣了,看我媳妇身上穿的T恤,显美提气质
- 疼爱不溺爱,聪明父母的6个育儿方法,轻松拉近亲子关系
- 戴安娜:得不到男人的爱就得不到女人的尊重?这个女人就是例外
- 约会时最加分的3个细节
- 结束一段感情是要经历两次分手的
- 先秦:儒家的大同世界是一个天下为公的世界?
- 杨颖会后悔和黄晓明离婚吗?离婚后的她,如今真的是惨不忍睹
- 4位“假戏真做”的女明星,她戏刚拍一半,就已怀孕4个月
- 晁盖临死不肯直接传位宋江,他有看中别的好汉吗?有,却不敢提
- 广信区华坛山小学中秋节假期致家长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