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婆媳关系矛盾的根源

【浅谈婆媳关系矛盾的根源】对于已经步入婚姻的夫妻来说,婆媳关系时常最不容易相处,这是为什么呢?下面心理专家运用精神分析为大家精细的讲解婆媳关系 。
婆媳关系产生的问题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密切的关系 。在国内,父母和子女的关系连接比较紧密 。这个紧密从形式上的婚后子女仍然会花很多时间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到内容上的内在上的情感链接都非常的深入 。这会让移情的发生变的比较的容易 。人们把早期经历过的和亲生父母亲积累下的各种各样的情感投射到当前的关系里 。于是造成了婆媳关系之间错综复杂的爱恨情仇 。本文很好的分析了个体发展过程中的残留,以及投射的机制 。
于是有的朋友问,为什么不讲该怎么解决 。其实这是精神分析治疗的一个特点 。精神分析治疗的解决方案蕴藏在分析之中 。或者说分析的过程就是治疗的过程 。通过分析,让我们了解我们的内心,最重要的是让我们区分现实和想象 。我们会发现我们和外界的关系,尤其是亲密的关系中,除了客观的文化差异,利益冲突,权利争夺,沟通障碍之外,还存在有一些和现实无关的东西,也就是我们内在的投射 。也就是说,那些怨恨,愤怒,挫折感等等之类的东西其实通常不是由外部世界引发的哦,而是深藏于我们的内心 。当外部世界遇到一个合适的载体,这些深藏内心的情绪就会被瞬间激活 。演绎出各种各样的爱恨情仇 。所以如果你能够区分外部世界和自己的内心,就能够更好的调整自己和外部世界的关系 。就像你走在路上被绊倒了很生气,如果别人是故意的你当然很愤怒,如果你发现只是自己踩到了自己,那就是另外一种感觉了 。所以,觉察让我们拥有一颗自由的心!
婆媳关系总女人们茶余饭后永不停歇的话题,年轻的女人们在讨论婆婆,而年长的女人们在数落着媳妇的种种不是,但我们发现媳妇和公公似乎没有这么多矛盾,我试图从精神分析客体关系入手,探索婆媳关系来自无意识中矛盾的根源 。
当一个孩子从母亲子宫内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这个孩子无意识里便种下了对母亲的仇恨的种子(为何要将我与你分离?子宫内是如此的安宁与舒适) 。
接着开始哺乳,孩子进入了口欲期,在这个时期,吃不仅仅是生理需要,同时也是心理,情感需要,当婴儿嘴里含着母亲乳头的时候,他似乎感觉回到了共生期,在最初的哺乳期,孩子还分不出与母亲的界线,但他或她很快会发现,母亲的乳头并不是他想要就要的,这时他开始感觉到自已与母亲是相互独立的个体,在她想吃奶的时候,乳母并不在嘴边,于是她开始大哭,妈妈马上跑过来,将乳房塞到她的嘴里,她停止了哭泣,饱吸一场后,生理和心理需要得到了满足,那么这个妈妈给婴儿的意象就是克莱因客体关系理论中说的"好妈妈" 。
但有时候,母亲不在身边,没有听到她的哭闹,婴儿看不到母亲,于是婴儿会自已想象一个母亲出来,那么这个是坏妈妈,负责任的母亲在孩子的内心中好妈妈出现的概率要大于坏妈妈,从这个时期起,婴儿内心中妈妈的形象被分裂,一个是好妈妈,一个是坏妈妈,随着她的成长,母亲温柔极积的一面不断的加强好妈妈意象的心理能量,但母亲恶的一面不断的加强坏妈妈意象的心理能量,大多数时候,好妈妈的心理能量总是大于坏妈妈的心理能量,坏妈妈会被压抑,甚至成为一种阴影留在这个孩子的内心,这个阴影积压着太多对母亲的怨恨和敌视,而个体能体会到的,感受到的是好妈妈形象,我们面对母亲的时候,总是觉得母亲是很好的,虽然有一些小毛病,但是母亲似乎是最关心我们的人,很少有人会怨恨母亲,因为坏妈妈被压抑了,而占据我们意识的是好妈妈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