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句大实话:孩子是很难改变的,除非放弃“自律”

要说育儿圈有个经久不衰的话题 , 就是“自律” 。
“孩子不自律是本能 , 让孩子自律是本事”
“自律的程度决定人生的高度”
“自律才能自由”
一边是各个平台关于自律的推送 , 一边是写个作业拖拖拉拉 , 连半小时书都读不进去的孩子 , 每个老母亲内心不焦虑是假的 。
今天 , 冒着这篇文章很可能被diss的风险 , 我也要说句大实话:
自律 , 其实是一种有限的资源 。
说句大实话:孩子是很难改变的,除非放弃“自律”
文章图片
自律 , 是一种有限的资源
在职场 , 有一条亘古不变的真理 , 那就是:
“deadline是第一生产力 。 ”
人类的真相永远是 , 我们会欲望去做一件事 , 也会因为恐惧去做一件事 , 但很难靠着自律去做一件事 。
举个例子 , 我大学的时候看了《霸王别姬》、《胭脂扣》之后 , 迷上了香港作家李碧华诡异妖媚入骨三分的文风 , 就按照惯例查了很多资料 , 想知道什么样的人才能做到创作力这么充沛 。
本来预想的是类似金庸先生每天阅读两小时这种励志故事 , 结果看到李碧华的创作动力是那么的“朴实无华”:
半夜没灵感之际 , 把存款不多的存折拿起来看看 , 哇 , 剩这么少了 , 陡然一惊 , 文思泉涌 。
还有 , 很多人会说科比凌晨四点起床练球的故事 , 这说明他很自律吗?不!原因仅仅是他真的很喜欢篮球!
再举个例子 , 半夜三点钟还在钉钉聊工作的老板是因为他很自律吗?很有可能是公司每天上上下下的开支 , 让他不敢闭眼 。
所以呀 , 一个孩子你让他多读半个小时书 , 他们如果从书本上得不到任何乐趣 , 读完生活也没有发生任何改变 , 不读自己也不会有什么损失 , 那他还会读吗?
说句大实话:孩子是很难改变的,除非放弃“自律”
文章图片
这个答案每个家长心里大概都清楚 。
为了追求所谓自律而剥夺眼前的快乐 , 这种违背人性的做法只会让人感觉到痛苦 。
说了这么多 , 我们也大概认清了一个现实:
自律本身就是反人性的 , 这背后需要意志力做支撑 。
而意志力不会源源不断地涌现 , 它和石油一样 , 是一种有限的资源 。
既然是有限的资源 , 那就要珍惜 , 避免过早过度消耗 。
现在教育最大的误区是:
我们总让孩子在不重要的事情上浪费意志力 , 非要和人性作斗争 。
后果只能是孩子在你看不到的地方触底反弹 。
说句大实话:孩子是很难改变的,除非放弃“自律”
文章图片
顺应人性 , 比自律更重要
顺应孩子人性 , 比逼孩子自律重要得多 。
什么叫顺应人性?其实就是遵循生理规律 。
《跨越不可能》一书里提到:
“多巴胺是大脑产生的最主要的奖励性化学物质 , 其次是催产素 。 血清素、内啡肽、去甲肾上腺素和大麻素也会起到让人愉悦的作用 。 这些化学物质所产生的愉悦感驱使我们做出某些行为 , 成功完成这些行为之后还会强化我们对该行为的记忆 。 ”
用通俗点的话说 , 我们做一件事有了正反馈(分泌多巴胺)时 , 才愿意持续有动力去做 , 当我们一直在做自己喜欢的事 , 大脑就会不断分泌多巴胺 , 直到让你沉迷 。
这个过程 , 就是心流产生的过程 。
我还真的见过喜欢做奥数的孩子 。
一遇到有挑战性的数学题两眼放光 , 做一下午也不觉得累 。
我们觉得变态的数学题 , 他们就会心无旁骛地投入 , 并且感到快乐和沉浸感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