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为什么我们无法拒绝张爱玲?( 四 )


只是到了后来 , 炎樱由曾经的年少烂漫 , 变成了喜欢炫耀追逐爱情的虚荣 。两人便渐渐淡了 , 连书信也不再写 。
张爱玲|为什么我们无法拒绝张爱玲?
文章图片
1944年于上海 , 炎樱与张爱玲
而那个曾经风光又没落了的旧家庭 , 她也没什么留恋 。与虐待和关禁过她的父亲决裂;成名后还钱给母亲 , 报答曾经收留她的温情 , 也告别曾经困窘的难堪 , 两不相欠;而对于唯一的弟弟 , “生得很美 , 没志气 , 多病 , 非常馋” , 张爱玲的遗嘱也没有给他留一分钱 。
有时候想想 , 这样的张爱玲 , 真的让人觉得很难搞啊 。她只凭浪漫的本心做事 , 任何规矩和道德枷锁对于她而言 , 统统都不管用 。如果她是我们身边的亲人和朋友 , 一定会觉得她实在太无情了 。
张爱玲|为什么我们无法拒绝张爱玲?
文章图片
晚年的弟弟张子静
可是你又忍不住心疼、怜惜她 。因为她照见了我们每个人内心中 , 对纯粹情感的向往和追求 。
对情感之至纯至美的癖好 , 不是绝情 , 而是深爱 。
张爱玲|为什么我们无法拒绝张爱玲?
文章图片
1944年于上海
张爱玲|为什么我们无法拒绝张爱玲?
文章图片
都说张爱玲的一生 , 比她的小说还要精彩 。可是如果没有她的小说 , 我们的世界不免缺失了太多栩栩如生的传奇……
每每读着她笔下“爱情战争”题材的故事和人物 , 那种永恒流动的华丽与苍凉交织的底色 , 往往让人心惊 。
在知乎上见过太多人感叹说 , 每次看张爱玲的小说 , 都感觉像是在看电影 , 因为她的文字画面感十分强烈 , 颜色又绚丽纷呈 , 简直身临其境 。
确实 , 她的小说后来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 , 基本上剧本都不用怎么修改 , 台词都是一模一样的 , 可见她的功力之深 。
张爱玲|为什么我们无法拒绝张爱玲?
文章图片
张爱玲的港大学生证
而不管是人物还是画面 , 她一定会有属于自己独特的色彩、氛围的表达 。
印象深刻的是 , 她笔下的葛薇龙长着一张平淡而美丽的小凸脸 , 她说那是“粉扑子脸” , 让人读来便觉得白里透红 , 圆圆润润的 。或许只有年轻时候的刘亦菲 , 才能演绎出这种古中国的情调 。
张爱玲|为什么我们无法拒绝张爱玲?
文章图片
1944年于上海
她写葛薇龙去姑妈家离开时 , 回头看那香港半山豪宅的感觉:“梁家那白房子黏黏地融化在白雾里 , 只看见绿玻璃窗里晃动着灯光 , 绿幽幽地 , 一方一方 , 像薄荷酒里的冰块 。”
那一个比喻简直触目惊心 , 她不直接说梁宅怎么鬼气妖气 , 反而用眼前那么具体的薄荷酒里的冰块 , 来让你自己去感受 , 那丝丝的冰凉 , 晃动的鬼魅 , 而且还是“绿幽幽”这样的颜色 , 仿佛就要把人吞噬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