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带娃,疯狂“玩套路”( 三 )


第二重考验 , 来自与“传统”的对抗 。 如果老一辈不理解反向带娃 , 90后父母很容易被打上“懒”甚至“不负责任”的标签 。
一次 , 黄荔带着孩子在楼下遛弯 , 当时孩子刚学会走路 , 走着走着摔倒了 , 她偷偷看了一眼没有去扶 。 这时候 , 听到旁边的几个老阿姨指指点点说 , “孩子摔倒了也不扶 , 什么家长啊” , 随后又听到他们说 , “估计是保姆 , 太没职业道德了” 。
在他们说话的功夫 , 孩子慢慢爬起来朝黄荔跑过来 , 她连忙夸张地问 , “呀 , 你摔倒了吗?这么勇敢地站起来 , 你是妈妈的榜样 , 下次妈妈不小心摔倒了也要像你一样勇敢地站起来” , 随后给了他一个大大的拥抱 。 “如果孩子摔倒后 , 大人反应过度 , 会让孩子觉得这是件很可怕的事 , 下次跌倒就可能大哭等待家人的安抚 。 ”
“隔代亲” , 也是90后反向带娃的阻力之一 。 小贝妈妈发现 , 如果孩子撞到桌子 , 外婆会打桌子 , 告诉孩子“都是桌子的错” 。 在黄荔家 , 老人的过度宠溺 , 加上没有爸爸妈妈在身边约束 , 几乎是“唯我独尊”的状态 , “老人都听他的” 。
多位90后妈妈的困扰是类似的:只要老人在 , 孩子走路就要抱 , 吃饭追着喂 , 经过老人带一段时间后 , 孩子自主进食等一些独立自主的能力就会“退化” , 那就需要“回炉再训练” 。
自己的娃自己带 , 反向育儿不轻松
反向带娃的90后 , 看似没有老一辈父母那样无私奉献 , 但实际是一种把孩子和自己都当成独立的个体 , 放下无私的包袱、不带枷锁的爱 。
周鸿总结 , 最直观的一个表现是 , 这届90后 , 自己的孩子自己带 。 他分析这背后的原因在于 , 90后这一代人由于父母忙于工作和生计 , 导致他们普遍缺乏精神养育 , 部分同时缺乏物质养育 , 受过高等教育的他们 , 普遍更注重孩子的个人成长 , 更重视亲子关系 。
在带娃路上 , 三十而立的父母最大的阻力是时间 , 他们几乎都经历着家庭和事业的艰难平衡 , 不过 , 最终的选择是 , 用夫妻两个人自己的方式带娃 , 家庭教育中很少出现老一辈的身影 。
在这方面 , 文妮和丈夫的意见高度一致 , “父母已经老了 , 他们应该拥有自己的生活” 。 孩子学龄前的两年多时间 , 是她自己全职在家带娃 , 同时兼职做着主持人和博主的工作 , 丈夫工作时间相对弹性 , 期间如果谁有工作就把娃交给另一方 。
孩子刚出生的前八个月 , 是夫妻二人的“至暗时刻” 。 “孩子是高敏感型宝宝 , 小月龄时喂养时特别苦恼 , 从他出生的那一刻起到八个月大 , 几乎都是我们白天晚上轮流抱着度过的 , 严重睡眠不足 。 ”
从孩子出生起 , 爸爸负责孩子的洗漱、洗澡 , 现在上幼儿园后 , 日常接送都由爸爸负责 。 她发现 , “因为爸爸的育儿参与度非常高 , 孩子和爸爸的关系非常好 , 已经成为爸爸的‘唯粉’ 。 ”
90后带娃,疯狂“玩套路”
文章图片
文妮记录下孩子和爸爸在一起的时光图源/“马来糕麻麻”
杨宏哲家的情况类似 , 孩子一直是爸爸妈妈共同带大 。 现在 , 每天从下午4点放学到晚上9点睡前这五个小时 , 前两个小时由杨宏哲带 , 爸爸下午六点半到家后 , 会“接棒”陪娃到睡觉 。
绝大多数独立带娃父母的写照 , 就像Yuki一样 , 每晚等娃入睡后 , 才是属于自己的时间 。 但她庆幸的是 , 自己没有错过孩子一天的成长 , 独立带娃的经历也是对自己心性的砺炼 。
在这届90后爸妈的观念里 , 事业和家庭不完全是对立的 , 看似松散的“反向育儿”和严谨的科学育儿 , 也可以相得益彰 。 从这5位妈妈的讲述中能感受到 , 他们在行动上可能“偷懒” , 但思想上和准备工作上 , 丝毫没有放松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