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带娃,疯狂“玩套路”( 二 )


面对3岁儿子在马路上的“横冲直撞” , 小贝妈妈很担心他的安全 , 但只是“唠叨”他“慢一点”是没有效果的 , 这时候她会说 , “你可以停下来牵着妈妈的手吗 , 我担心自己摔跤” 。 这招屡试不爽 。
黄荔的儿子在大人眼中是个淘气包 。 到睡觉的时间了 , 他还是翻来覆去不睡觉 , 黄荔就走进他的房间(孩子五岁后已分屋睡)轻声说 , “你现在有时间吗?我自己睡有些害怕 , 你能陪陪我吗?”随后孩子就像大人一样带她躺到床上 , 小手一边拍着她一边安慰说 , “妈妈 , 别怕 , 我保护你 , 安心睡吧” 。 随后 , 黄荔假装在他的安抚下慢慢进入梦乡 , 没过多久孩子也安静地睡着了 。
第三招是找到反面教材 , 让孩子当监督员 , 他会自发地争当“正面案例” 。
怎么管理孩子的吃糖问题 , 令很多父母头疼 。 Yuki会假装告诉女儿 , 爸爸吃糖太多牙齿会坏 , 让她提醒爸爸多注意 , 孩子瞬间感觉自己是正义的化身 , 内心也埋下了多吃糖对牙齿不好的种子 。
拿爸爸当正面教材或反面教材 , 杨宏哲也常用这个终极大招 。 当爸爸做得好的时候 , 她会毫不吝啬地向儿子夸奖爸爸 , 反之 , 也会提醒儿子 。 总之 , 是让儿子明白 , 爸爸哪些优点是可以学习的 , 哪些方面是需要进步的 。
90后带娃,疯狂“玩套路”
文章图片
每晚 , 孩子都有固定的学习时间图源/杨宏哲
从事幼儿教育的黄荔早早地就坚定了“反向育儿”的路线 。 她与孩子们在一起时间长了后发现 , 一味地高控孩子 , 会让他们失去很多尝试空间 , 也深知孩子的自理和独立能力应尽早培养 , 所以等自己有娃后 , 果断“反向教育” 。
在社会学研究学者周鸿看来 , 90后的反向育儿 , 表面上看 , 是父母表现得像长不大的孩子 , 实际上 , 这种方式更能推动孩子独立、成就孩子 , 不失为一种高效且高明的育儿方式 。 不过 , 育儿方式因人而异 , 并不是说反向育儿就比传统的育儿方式更高级 , 他提醒 , 家长不必盲从 , 也不必跟风 。
被歪曲的反向育儿 , 被误解的90后爸妈
养娃的道路 , 没有一帆风顺的 。 90后这场反向带娃之旅 , 必然考验重重 。
第一重考验 , 在于尺度的把握 。 正确的反向带娃有多香 , 被歪曲的反向育儿就有多“危险” 。
黄荔发现 , 90后新一代父母的育儿知识多来自网络 , 但网络上的观点鱼龙混杂 , 很容易被误导 。 杨宏哲一直在积极倡导“正确的反向育儿” , 因为一些传播度很广的“反向带娃”视频恰恰是反面教材 。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刷到过类似这样的视频:90后“懒妈”带一两岁的娃 , 强调只要妈够懒 , 娃一切都能独立自主 , 评论区一片赞同声 。 视频里 , 娃起床后自己穿衣看书 , 妈妈还在睡 , 晚上 , 娃独立睡觉 , 妈妈还在刷手机 。
“绝对的偷懒 , 完全地示弱 , 都不是反向育儿 。 ”以杨宏哲的教育和带娃经验来看 , 当孩子成长到一定阶段 , 开始独立思考时 , 就会问:“妈妈 , 为什么晚上到睡觉的时间了 , 你不睡觉还玩手机?”
在生活中 , 杨宏哲还碰到过“打压式”的反向育儿 , 把很小的孩子当作大人去教育 , 试图以此逼迫孩子尽快成长 。 “这样的家长仿佛认为 , 只要不断提出孩子的不足 , 孩子就能变得更好 , 其实不然 , 不仅是孩子 , 哪怕是成年人 , 也没人愿意活在施压下 。 ”
在杨宏哲的理解里 , 反向育儿的内核是鼓励和示弱 , 被迫成长的孩子在父母的眼里是懂事、自律又独立 , 但内心可能非常脆弱 , 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