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妈们拼了 广州天河公园相亲角为子女觅缘( 四 )
2018年的一个周末 , 陈阿姨如常来相亲角 , 这一次她发现了一个陌生面孔 , 她上前攀谈 , 对方恰好前来为1984年出生的儿子找对象 。 在看了对方的照片之后 , 陈阿姨觉得小伙子长得挺帅气 , 几番交谈后 , 觉得条件也合适 。 “缘分要来的时候 , 躲都躲不过 , 女儿就喜欢这个小伙子 。 ”三年的寻觅 , 陈阿姨终于得偿所愿 。
如今陈阿姨已成为外婆 , 在含饴弄孙之余 , 她又回到了相亲角 , 这一次她开始为步入三十岁的儿子找对象 。 “为人父母 , 到了这个年纪最欣慰的不过是看见儿女都有人托付 , 彼此能够相互照应 , 踏踏实实地过日子 。 ”陈阿姨也感慨:“现在的年轻人不爱出门 , 又不敢与人面对面交谈 , 即使他们想找对象 , 也不容易 。 ”
说罢 , 陈阿姨又开始了新一轮的等待与寻觅 , “我的一些老友帮子女在这找了六七年也没有找到 , 都不知道这一次要等多久 , 才能等到儿子的缘分降临 。 ”
文章图片
【专家声音】
相亲角可供缓解焦虑 , 但并非解决婚配问题的主要渠道
艾媒咨询《2021年中国婚庆行业市场及消费行为调研报告》显示 , 目前中国20~40岁的适婚人口总量约为4.47亿人 。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 , 全国总人口约为14.43亿人 。 若按此两个数据估算 , 适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三成左右 。
近日 , 在走访相亲角过后 , 新快报采访人员就发现的现象采访了暨南大学经济与社会研究院副院长卢晶亮 。 卢晶亮说 , 相亲角常见于大城市 , 著名的相亲角如北京中山公园、上海人民公园、广州天河公园等 。 相亲角现象折射出父母与子女婚恋观念的差异 , 也是社会快速发展变化的产物 , 如果子女迟迟不婚 , 父母会感到焦虑 , 感到来自周围的社会压力 , 想要帮助子女解决婚恋问题 , 应该对广大家长的心情表示理解 。
根据现场家长的反馈 , 相亲角成功率不高 , 但前来相亲的人数依然很多 。 对此 , 卢晶亮说 ,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 , 相亲角是一种相对低效的婚恋匹配模式 。 一方面 , 父母对子女的婚恋偏好并不十分了解 , 只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 , 给子女挑选他们认为“合适”的配偶 。 另一方面 , 子女选择推迟结婚 , 是在权衡利弊之后的理性选择 , 很难轻易被父母的“催婚”所改变 。 总结而言 , 相亲角更多的是给“焦虑”的父母们提供了一个社交场所 , 缓解焦虑 , 并不是解决子女婚配问题的主要渠道 。
卢晶亮表示 , “自由恋爱”的普及是相当晚近的事情 , 婚姻讲求“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 古已有之 。 换言之 , 父母在子女的婚姻决策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 但在当代社会 , 三口之家的“核心家庭”成为主流 , 年轻人的婚姻更多由自己做主 , 但这种现象在他们父母辈的婚恋中还不是主流现象 , 这是观念冲突的来源 。
“父母那一代普遍结婚较早 , 婚恋和育儿成本较低 , 因此觉得结婚生子不是特别难的事情 。 ”他说 , 但是对于当代年轻人 , 各种经济社会因素确实抬高了进入婚姻的门槛 , 使得婚姻决策变得更加谨慎 。
他提到 , 父母与子女之间应该增加相互理解 , 增加沟通 , 但重点是父母应该更尊重子女的选择 。 对于更年轻的父母来说 , 应该从小帮子女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 不要视早恋为洪水猛兽 , 恋爱同样需要练习 , 掌握恋爱技巧与经验更有利于顺利步入婚姻 。
采写:新快报采访人员杨喜茵梁贤安毛毛雨林翠珍通讯员苏倩怡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四川泸定堰塞湖风险消除,村民讲述:看到直升机转运伤员,亲人们聚在一起为遇难者守夜
- “婆婆莫怕,我们都是你的孙娃” 消防员12小时救援 31名被困村民安全转移丨泸定“9·5”地震
- 上海迪士尼|“玲娜贝儿穿错汉服”引热议:我们该不该对一只玩偶的穿着如此较真?
- 看了多遍原著才明白,猪八戒下凡没有咱们想的那么简单
- “爸妈离婚你跟谁?”街头采访见真相,男孩都这样选
- 以前看到别人家“牛娃”我就焦虑,没想到坚持半年,我们也培养出暖心英语萌娃
- 各位朋友是否也在带孩子上网课?你们对网课有什么看法呢?
- 90后宝爸用宝宝“挡雨”,网友们同情地说:爸爸带娃活着就不错了
- 你们相亲我买单?男女二人餐馆消费157元没付钱就开溜!老板气坏了……
- 怀孕率|怀孕率可预测经济衰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