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半的风俗有哪些 七月半的来历

说起七月半,相信有些小伙伴不明白是什么,不过如果小编说七月十五,相信很多人都会异口同声地说“鬼节” 。其实七月半和中元节都是指的鬼节,只不过地方风俗不同,所以叫法也不一样 。那除此之外,你们知道七月半的风俗都有哪些吗?不知道没关系,小编这就告诉你们 。
七月半的风俗有哪些七月半“普渡”风俗七月半“普渡”风俗 。在施孤鄱阳地区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有一种称为“普渡”的风俗活动 。施孤的日期不限于这一天,七月十五前后甚至七月内都可以 。普渡,即普渡众生,也叫“施孤” 。施孤,即施舍食物给孤魂饿鬼,也有施舍于孤寡之意 。施孤也叫祭孤,是指人间把祭品施舍给阴间的孤魂饿鬼 。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在旧社会鄱阳城乡普遍大办施孤 。
七月半接祖送祖习俗七月半接祖送祖习俗 。送祖时,纸钱冥财烧得很多,以便“祖先享用” 。同时,在写有享用人姓名的纸封中装入钱纸,祭祀时焚烧,称“烧包” 。年内过世者烧新包,多大操大办,过世一年以上者烧老包 。无论贫富都要备下酒菜、纸钱祭奠亡人,以示对死去的先人的怀念 。
七月半鬼节放河灯七月半鬼节放河灯 。虽然鬼节一词很吓人,但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讲,鬼节只是个与先人团聚的日子,因此也是值得庆贺的,因此在以前就会张灯结彩,甚至还会在河流放置一些河灯,毕竟以前的人们认为,人为阳,鬼为阴,陆为阳,水为阴 。水下神秘昏黑,使人想到传说中的幽冥地狱,鬼魂就在那里沉沦 。所以上元张灯是在陆地,中元张灯是在水里 。而放到今天来看,放河灯这个习俗,已经变成一种普通的游玩活动了 。
【七月半的风俗有哪些 七月半的来历】七月半的来历七月半的中元”之名起于北魏,是道教的说法 。根据古书记载:道经以正月十五是“上元”,为天官赐福日;七月十五是“中元”,为地官赦罪日;十月十五是“下元”,为水官解厄日 。据《修行记》记载:“七月中元日,地官降下,定人间善恶,道士于是夜诵经,饿节囚徒亦得解脱 。”因此,在七月十五日这一天,民间都会准备丰富的牲礼,祭拜地官大帝及祖先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