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不到的校园生活中,孩子都经历了什么?( 二 )


幸运的是 , 由于抢救及时 , 萱萱活了下来 。
事实上 , 这样的事情几乎每天都在上演 。
近些年 , 随着见诸媒体的校园欺凌事件越来越多 , 校园欺凌这一话题引发了人们极大的关注 。 很多家长开始担心 , 在我们看不到的校园生活中 , 孩子都经历了什么?他们是否有可能受到伤害?他们遭遇校园欺凌的风险有多大?
我们先来看一些数据 。 在国内近几年关于校园欺凌的大大小小的调查研究中 , 在校中小学生遭受校园欺凌的比例达16%~32% , 其中留守儿童学校和寄宿制学校中遭受过校园欺凌的学生的比例相对较高 。 2017年5月20日 , 中国应急管理学会校园安全专业委员会发布的《中国校园欺凌调查报告》指出 , 在校中小学生遭受欺凌的发生率高达25.8% 。 从时间跨度上来看 , 从21世纪初至今的各种研究或调查报告显示 , 我国的校园欺凌发生率已经从当时的20%左右上升到30%甚至以上 。
在看不到的校园生活中,孩子都经历了什么?
文章图片
校园霸凌面面观
各种关于校园欺凌的调查报告显示 , 校园欺凌的形式以言语欺凌居多 , 网络欺凌的比例近些年上升较快 。 虽然在各种关于校园欺凌的新闻报道中 , 我们看到的校园欺凌更多的是肢体欺凌 , 但在各种调查研究中 , 肢体欺凌所占的比例远低于言语欺凌和关系欺凌 。
各种研究及调查报告还显示 , 男孩遭受欺凌的比例远高于女孩 , 并且男孩遭受肢体欺凌的比例相对更高 , 而女孩则是遭受言语欺凌的比例更高 。 同时 , 农村学校的欺凌现象多于城市 , 留守儿童较多的农村学校欺凌事件更多 , 中学的欺凌现象相较小学更多 。
从家庭层面来讲 , 家庭成员的受教育程度、经济状况对于校园欺凌的发生的影响并不明确 , 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和家庭教养模式对于孩子在校园是否会遭遇欺凌有明显影响 。 与父母关系较差或是与父母互动不畅的孩子往往更容易成为被欺凌的对象 , 或是更容易成为欺凌者 。 另外 , 社会交际能力相对较弱的孩子更易遭受欺凌 。 社会交际能力的养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教育的模式 。
校园欺凌发生率越来越高的原因
也许你会困惑 , 为什么校园欺凌的发生率会越来越高?对于这一问题 , 目前并没有明确的科学解释 , 但很多研究者从以下几个层面分析了可能的原因 。
在看不到的校园生活中,孩子都经历了什么?
文章图片
研究本身的原因
长期以来 , 我们对校园欺凌的关注不多 , 研究较少 , 甚至对于校园欺凌的概念的界定都不清晰 , 在很多研究中将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更关注肢体欺凌)混淆在一起 。
直到最近这几年 , 具体地讲是从2016年开始 , 相关研究才大量增加 , 真正的校园欺凌才真正被人关注 。 所以 , 在此之前广泛存在的校园欺凌事件没有被完全统计出来 , 在所难免 。
社会原因
长期以来 , 人们普遍对于校园欺凌现象缺乏认识 , 并且没有意识到校园欺凌会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 。 因此 , 发生在学生之间的欺凌事件很容易被成年人看作“闹着玩儿”或者“调皮捣蛋” 。 只有事件性质较为恶劣或造成较严重的身体伤害时 , 才会被重视并得到处理 。
如此一来 , 校园欺凌对被欺凌者 , 乃至欺凌者及校园中的其他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一直没有得到重视 。
在看不到的校园生活中,孩子都经历了什么?
文章图片
家庭原因
长期以来 , 中小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 。 很多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缺乏必要的和同龄人互动的机会 , 而在成长的过程中与同龄人的各种互动是提升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方式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