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铁生 为什么我们和妈妈越来越像?
“小时候我以为你很有力,你总喜欢把我们高高举起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这首歌很好听,可我小时候听的时候心里却想:长大后我不要成为妈妈那样的人,我要做不一样的自己 。
小时候我长得像爸爸多一点,妈妈总说我没遗传到她的优点 。
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不得不承认,自己的内在情绪模式像妈妈更多一些,我发脾气吼孩子的样子和她并无两样,连口头禅、语气和表情都是复制黏贴 。
最近,更是惊奇地发现,我不经意间的小动作也如出一辙 。
心里有抗拒,也有些许的温暖,我终究,还是在心底越来越认同了她 。
今天无意间看到这个话题,讨论度不错,原来大家都有这样的感受 。
你看,关晓彤和妈妈的法令纹像极了 。
文章图片
杨丞琳的眼袋也和妈妈的一样 。
文章图片
究竟是为什么我们和母亲会越来越像呢?
有人说,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所以,什么样的父母,就会有什么样的孩子 。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侯玉珍在《因为我是女性》这本书给了专业的解答 。
文章图片
侯玉珍老师从业12年,拥有6000+小时的临床咨询经验和600+小时的团体带领经验 。致力于“女性”议题的发展和研究,专注于帮助女性实现从内在开始的成长 。
从生理角度来说,从胚胎开始,妈妈怀胎十月和孩子都是一体的 。
在7岁之前,是人类大脑的高速发育阶段,关注孩子日常衣食住行的更多是妈妈,回应孩子喜怒哀乐建立深度情感联结的也是妈妈,孩子从妈妈的眼里看到的是对这个世界最初的印象,这种印象形成生理刺激,影响孩子大脑的神经元和脑电波,从而塑造其大脑神经系统的运行模式,进一步影响到往后余生 。
从文化角度来说,女儿和妈妈都是女性,从女孩到妻子到母亲,女性所经历的种种会因为“代际创伤”和“文化认同”代代相传 。
文章图片
【史铁生 为什么我们和妈妈越来越像?】从心理角度来说,《因为我是女性》一书中从躯体自我、情绪自我和表征性自我三个自我的维度进行了解构 。
第一个自我维度:躯体自我
精神分析学派的鼻祖弗洛伊德曾经指出,最初和最重要的自我就是躯体自我 。
之前热播剧《都挺好》中,有网友的评价:
这家人,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男的像爸,女的随妈 。
咋一听,觉得不妥,比较一下发现,明玉跟她妈妈还真的很像,强势、固执、不达目的不罢休 。
反观自己,我和妈妈也是同样的性格,看不惯妈妈的很多习惯,自己也深陷其中 。
这种习性,从婴儿开始吃喝拉撒睡起,就被记录并表现在大脑和身体里了,长大后耳濡目染,不自觉间就把妈妈当作了第一任老师 。
文章图片
第二个自我维度:情绪自我
情绪是什么?
情绪是某种感受,比如愤怒、悲伤、羞耻、内疚、恐惧、焦虑、喜悦等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这本去年感动到我的治愈绘本姊妹篇,讲我们都离不开的亲密关系
- 为什么要学会放手?是为了放过自己
- 致我们人生中,那些说散就散的人
- 经常在办公室讽刺我们的女同事,净身出户了,如今送外卖为生
- 我们终究和次爱的人,一起欢喜了余生
- 婚姻|为什么女人过了50岁,反而更需要男人?3个女人说了心里话
- 我们在评论美国,美国也在评论中国,“走着瞧”将在未来评论中美
- 天下第一奇庙”!不供仙佛,却供27位解放军,每日香火鼎盛
- 金性勇|“我们的天才儿子”爆红之后 金性勇:只想和儿子在同一个托养中心不分开
- 第一 为什么有些女生喜欢做小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