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师 学心理学的人能看透你在想什么吗?( 二 )


这个疑问同样可以从“助人自助”中得到解释 。
心理咨询师不能把自己当成雷锋一样时时处处给来访者伸以援手,而是要想办法在跟来访者的讨论中让来访者学会自己站起来 。
这个站起来的过程包括让来访者学会能够承受自己内心因为摔倒而带来的心理影响,比如挫败感、得不到别人的帮助而可能产生的愤怒、绝望,对自我价值的否定,甚至是“从哪里跌倒就在哪里躺下”的消极想法 。
咨询师 学心理学的人能看透你在想什么吗?
文章图片
就像是看到小孩子学骑车跌倒那样,负责任的家长都不会立马把孩子扶起来,而是会在一旁鼓励孩子 。同样,面对来访者的心理上的困惑,咨询师的角色也不是直接给出建议 。
咨询师给了建议,那便是在剥夺来访者自我成长的机会 。甚至在某些时候,直接给出建议的方法不光不专业,甚至会造成负面效果 。
在咨询室中,来访者才是咨询的主角,如果咨询师一直在对来访者的问题进行指导和建议,那咨询就变成了一场思政教育课 。
而在咨询师的基础训练中,就会要求“不批评”“不建议”“不指责”,去为来访者营造一个安全顺畅的表达环境 。
咨询师 学心理学的人能看透你在想什么吗?
文章图片
心理咨询的时间那么长,是不是心理咨询师故意的,想要赚更多咨询费?
平心而论,心理咨询的费用不算便宜,在国外尤其称得上昂贵 。
因此愿意自己花钱的来访者,通常都有很强烈想要“脱离痛苦”、“深入疗愈”的动力 。
咨询结束后,来访者有时不见得会带着想象中“平静、喜悦、自信”的感受离开,又或者是刚结束咨询时,确实有这些平和的心情,但睡一觉起来之后却感觉状态更“糟” 。
这个状态变“糟糕”的转折,其实是内在的自己,很渴望转变,但另外一部分的自己,还不太有信心或意愿改变,正尝试做“最后挣扎”,希望用这种方式来回避最重要的成长 。针对这种情况,自然需要进一步、持续的咨询来助力来访者完成成长 。
有些来访者则是因为处于极度焦虑、害怕或恐慌的状态,甚至自己的行为或情绪已经干扰到生活,于是鼓起勇气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 。
面对这种情况,长时间深入的咨询是必要的 。另外,来访者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与咨询师商定咨询的时长与频次,以求达到最佳效果 。
咨询师 学心理学的人能看透你在想什么吗?
文章图片
此外要切记,心理咨询不是巫术,不是神奇药水,没有一谈就灵的效果 。
相比于打针吃药,心理咨询是一个漫长的诊疗过程,其中包括倾诉真实情绪、审视内心问题、完成人格转变与成长等多个步骤 。
而且,在治疗过程中经常会遭遇来访者自身的心理阻抗,因此不会那么立竿见影起效,但会从根本上帮助来访者实现更健全的人格成长 。
-END-
策划:凌辰
作者:王凡
编辑:雪梨
设计:多纳
(文中部分图片均来源网络,侵权可联系删除)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