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一直很努力,却总是看不到希望?

在生活中 , 最困扰我们的问题恐怕要数“明明很努力 , 却总也看不到成功的希望在哪里” 。
不得不说 , 当下的我们正处在一个充满焦虑的时代 。
我们特别渴望成功 , 也为之付出很多努力 , 可是希望依旧渺茫 , 依然看不到前路在何方 。
那么 , 为什么付出和收获不成正比呢?
为什么我们一直很努力,却总是看不到希望?
文章图片
01
在《认知驱动:做成一件对他人很有用的事》这本书中 , 心智探索者周岭提出了两个概念:
内向成长 , 即围绕自身展开的成长活动 , 比如早起、跑步、阅读等 。
外向成长 , 即围绕外界展开的成长活动 , 比如写作、画画、编程等 。
如果把内向成长看作培养习惯 , 把外向成长看作打造技能 , 那么 , 我们就明白开篇提出的问题所在了 。
“我们过度专注于内向成长而忽视了外向成长 , 即重习惯轻技能 , 重输入轻输出 。 ”
这就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我们一直努力 , 却总也看不到希望 。
因为我们所付出的努力只是停留在习惯或者输入 , 却忽略了技能或者输出 。
没有了成效的验证 , 没有了他人的认可与肯定 , 我们很难做到无怨无悔地付出 。
比如 , 无论刮风还是下雨 , 我们每天坚持读书学习 , 哪怕白天上班很累 , 回到家里仍然督促自己翻开书本看一看 。
这样的读书习惯固然是好事一件 , 然而坚持读书的习惯只会让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 , 却不会让我们轻易成为很厉害的人 。
毕竟 , 坚持读书和学习属于向内的成长 , 不直接对外输出 , 不被他人强烈的需要 , 因而得不到外界的认可 , 从而让自己感受不到努力带来的希望和满足感 。
为什么我们一直很努力,却总是看不到希望?
文章图片
02
由此可见 , 要想我们的努力获得成功 , 我们要让自己的所作所为具有价值 , 也就是对他人有益 。
在书中 , 周岭还说道:“成长的目的就是创造价值 , 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成就自己 。 ”
想想也对 , 如果我们什么都不是、什么都不会、什么都没有 , 人家凭什么关注你、支持你、为你付出呢?
这句话听起来很现实、很不近人情 , 但是它却是一个颠扑不破的大道理 。
环顾我们的四周 , 你会发现酒桌饭局上 , 哪一杯酒不是先敬位高权重的人?哪一个跟你亲近的人 , 不是有着连接很深的某种成分在?
要想关系好 , 首先你得对他人有用 , 你得拥有自己的价值 。
因此 , 当你陷入人生的困境、看不到希望而迷惘之时 , 怨天尤人无济于事 , 你不妨扪心自问自己所做的事情是自嗨还是有利于他人?
如果你所做的事纯属自嗨的行为 , 那么 , 不妨调整一下策略或做法 , 让事情变得更有意义 。
很多时候 , 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
不要太自信有人会对你无条件的好 , 作为回报 , 你要多做一些利于他人的事情 。
为什么我们一直很努力,却总是看不到希望?
文章图片
为什么我们一直很努力,却总是看不到希望?】03
我曾读到一段话 , 讲得特别好 , 它是这么说的:“对的东西 , 你就坚持 , 不需要想清楚 。 只要这件事情是有好处的 , 对别人、对自己有价值 , 有贡献和产出 , 你就坚持 。 人生所有的付出和经历 , 都会在未来的某一刻给你回报 。 ”
这段话特别励志 , 给了很多奋斗中的失败者带来希望和勇气 。
换言之 , 这就是一种利他的精神 。
人生的路途从来都不是一马平川、一帆风顺的 , 然而 , 有了利他的精神 , 我们便自然而然地拥有了他人所称的“大格局”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