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怎么写 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五 )


因此,我们在做文献综述时可以根据不同的范式、流派、研究视角或观点来梳理现有文献 。例如,Lengnick-H al等在综述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文献时,就基于不同的研究视角把现有文献分为人力资源规划与评价、人力资源管理与战略匹配以及人力资源与组织结构契合三个方面 。Mintzberg和Lam pel在综述战略管理研究进展时把研究者及其成果分成10个学术流派分别进行述评 。
4.按照研究阶段(时期)
随着研究对象自身的演进、研究需要的变化以及研究方法的改进,同一研究领域在不同时期的研究思路和重点会出现较大的差异,按照研究阶段(时期)对文献分类并进行综述,可以帮助我们勾勒出文献综述所涉及领域不同发展阶段的清晰轮廓 。
例如,Ghemaw at主要按照综述对象——企业竞争战略——被研究的时间顺序来回顾和综述这方面的已有文献 。从竞争战略研究的早期文献到SCP框架,然后到战略定位,最后再到资源观和动态能力观,把竞争战略研究数十年的发展脉络梳理得一清二楚 。
5.其他结构安排
除了上述几种比较常见的结构安排外,还有一些文献综述类文章以主要人物、研究方法等为线索来进行综述 。
例如,A rchibugi在对创新及技术变革经济学研究历史演革进行综述时,专门对Edwin M ansfield和Nathan Rosenberg两位著名学者的研究成果、研究特色和学术贡献进行了述评 。
Eisenhardt在综述代理理论时主要从理论研究和经验研究两个方面讨论了相关文献的贡献 。还有一些文献综述类文章同时采用以上提到的多种结构安排 。
不管我们采用哪种结构,一篇好的文献综述类文章必须有明确的展开逻辑和顺序,应该清晰地告诉读者为什么采用这种或这些结构安排 。
而且,当我们率先提出一种或几种结构安排(其实质是分类)时,实际上已经在做某种程度的整合工作 。更进一步,这些结构安排还可以被看作是“因”,我们准备评论或在综述基础上提出的一些新观点可以被看作是“果”,因果之间也必须有严密的逻辑关系 。
无论采用哪种或哪些结构,在综述文章的第一节(也就是“引言”部分),应该介绍文章的主要内容、大致结构并事先初步交代作者的原创性观点,随后各节可以按照引言所交代的思路来进行文献述评 。
六、关于文献综述类文章写作的一些建议
在找到文献、读完文献、做好笔记并大致确定了文章的结构之后,我们就可以着手写文章了 。前面已经说过,在做好笔记的基础上,写出综述文章并不困难 。但是,要把文章写好,还需要花大力气 。以下是我们的一些建议:
1.切忌只述不评
若在文献综述类文章中仅仅是对前人的研究进行总结,自己的评论只是一笔带过,那么就落入了纯粹为了综述而综述的尴尬境地 。一篇好的综述文章在广泛阅读和清晰交代前人文献的基础上,应该能够提出作者自己的观点,也就是应该能够有所评论或总结[9] 。
我们认为一篇综述性文章中“述”与“评”的比例以7∶3为宜 。而且,在评的时候一定要有原创性观点,不能只是简单地对已有文献进行描述性统计式的评论 。旨在发展新理论的综述文章则应更进一步,要在综述的基础上提出新的命题或模型 。这种提出了新命题或概念性理论模型的文献综述论文具有较高的价值,能为后续研究指明方向与重点 。
例如,Anderson 在比较全面地回顾了研究服务业督导者、员工与顾客关系的已有文献以后,不仅提出了若干命题,而且还提出了一个概念性理论模型 。Zahra和Geo rge在综述吸收能力文献时也把文章的大部分篇幅用于提出命题和构建模型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