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诗电视剧《火红年华》为何让人如此泪目?( 四 )


但 , 繁重的工作拖垮了他的身体 。 1971年5月 , 亓伟病倒了 , 是癌症晚期 。 在生命垂危之际 , 亓伟仍笑着对职工说:“同志们 , 不要难过 , 我不要紧 , 望你们把攀枝花建设好……我死后 , 请把我埋在宝鼎山上 , 让我日日夜夜看着攀枝花出煤、出铁、出钢 。 ”
1972年3月26日 , 亓伟在渡口煤炭指挥部医院去世 。 亓伟去世后 , 葬在了宝鼎山上 , 圆了他那个“日日夜夜看见攀枝花出煤、出铁、出钢”的梦 。 2011年12月 , 亓伟的塑像在西区清香坪广场落成 , 该广场也正式更名为亓伟广场 。
编剧革非透露 , 剧中大多数人物 , 都能在现实中找到原型 , 大部分情节 , 也来自真实发生的故事 。 他于2011年开启这个题材的创作 , 几年间在攀枝花采访了700余人 , 积累下120万字的采访笔记 。 在采访中 , 逐渐立体地浮现出夏方舟、秦晓丹、乔佳丽、陈国民、季成钢等角色 。
剧中主角夏方舟 , 是一位大学毕业的工程师 , 看图纸几乎过目不忘 , 不需要一笔一纸 , 全靠大脑进行复杂的推演和运算 。 革非回忆 , 夏方舟的形象是自己采访的多位“三线”建设者的集合体 。 其看图纸过目不忘这个本领 , 就来自于自己曾经工作过的工厂的一位工程师 , “我就把这个特点设计到了夏方舟身上” 。
剧中作为工人代表的陈国民 , 是“三线”建设工地上“四大金刚”之首 , 其原型是一位抗美援朝退伍老兵 , 后来参与到三线建设中 , 成为一位优秀的技术工人骨干 。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采访人员 邱峻峰
来源:成都商报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