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父母的陪伴助力孩子顺利过渡 | 育 · 见

幼小衔接是孩子面对的一个新的人生转折点 , 父母在其中担任的角色至关重要 , 在此过程中父母如能加强学习和成长 , 扮演温暖有爱的角色 , 从情感上、行为上给予孩子理解与支持 , 也会帮助孩子更从容地走过这个人生的转折点 。
全面了解幼小衔接阶段的特点
幼小衔接是循序渐进的过程 。 父母应该明确幼小衔接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 孩子上幼儿园后 , 小、中、大班不同的年龄阶段都是在为下一阶段的发展做准备 , 只有不断地积累才能由量变引发质变 。 因此 , 父母需要从一开始就有这个意识 , 逐步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 , 为将来的幼小衔接做准备 。
做好幼小衔接需要心理与能力的准备 。 有些父母以为 , 为孩子找一所理想的小学是最重要的一项衔接工作 , 并为此投入大量时间、精力和财力 , 与此同时却忽视幼儿的心理准备和能力准备 。 由于角色、学习任务、环境等的变化 , 可能会对即将上小学的幼儿带来很大心理压力 。 因此 , 幼小衔接阶段最重要的应是帮助孩子提前做好适应变化的心理准备和能力准备 。
资料图片朱华南摄
幼小衔接是双向奔赴的关系 。 科学有效的幼小衔接 , 一定是家园、亲子双向奔赴 , 一起努力 , 彼此成就 。 在此项行动中 , 仅靠教师在幼儿园的教育远远不够 , 更多地需要家庭的参与 , 需要亲子的积极行动 , 才能获得更好的衔接效果 。
积极调整帮助孩子顺利完成衔接
面对幼小衔接 , 父母的态度既要积极也要讲究策略 。
父母要清楚认识自己的角色转变 。 提醒自己即将成为一名小学生的家长了 , 并积极获得与此相关的信息与经验 , 如主动向家有小学生的亲友询问和请教 , 了解他们这个阶段的心理感受及各类教育问题的处理经验等 。
资料图片庄文斌摄
调整自己的生活节奏和作息时间 。 父母和孩子一起制定新的家庭作息时间表 , 在原来的家庭生活安排中适当增加和幼儿共同学习的时间 。 最重要的是 , 家长自己要遵守作息时间 , 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 。
分析自己孩子的个性特点 。 客观分析自己孩子的个性特点、能力、习惯、学习态度等 , 从而对幼儿入小学后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 , 帮助孩子扬长避短 , 让其感受到来自家庭的温暖、包容、理解与支持 。
温情陪伴让孩子建立正向的入学期待
经常聊天 , 共同做好心理建设 。 父母在家可以多和孩子聊聊关于小学的事 , 比如小学的学习生活与幼儿园的不同之处 。 同时也将自己小时候上小学的趣事分享给孩子 , 还可以让其多接触身边的小学生 , 帮助孩子建立积极的入学期待 。
陪伴游戏 , 让幼儿感受学习乐趣 。 从幼儿园到小学一二年级 , 游戏仍是这个阶段幼儿最热衷的活动 。 理想的幼小衔接应该是回归幼儿本真 , 并将游戏延续、融入其中 。 父母不妨在空闲之余 , 和孩子一起开展丰富多样的游戏活动 , 既可以拉近亲子关系 , 又可以开发儿童智力 。
幼小衔接,父母的陪伴助力孩子顺利过渡 | 育 · 见
文章图片
亲子共读 , 让幼儿产生美好期待 。 父母可以充分利用幼小衔接类绘本 , 通过亲子共读、情境表演等方式 , 给予孩子正能量的引导 。 还可以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幼儿对小学生活产生各种期待与向往 , 比如“小学生活是什么样的?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老师是什么样子的呢?会交到哪些新朋友呢?……”
学前教育专家虞永平教授曾经说过一段话:从幼儿园到小学 , 不是翻山越岭 , 不是跳跃大沟深壑 , 也不是进入天壤之别的生活 , 而是童年生活的一种自然延伸和过渡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