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为什么对贝加尔湖有“感情”?俄罗斯会将它卖给中国吗?( 三 )


库苏古尔湖
中国人为什么对贝加尔湖有“感情”?俄罗斯会将它卖给中国吗?
文章图片
库苏古尔湖与贝加尔湖的确是相通的 , 问题是 , 库苏古尔湖与贝加尔湖并不是只有色楞格河一条水系 。 大约有近100条溪流注入库苏古尔湖 , 大约有330多条河流注入贝加尔湖 。 虽然 , 色楞格河补给了贝加尔湖水量的50%以上 , 但让河水倒流的工程实在是太难了 。 而且 , 库苏古尔湖湖水由额吉河向南排出 , 而额吉河仅仅是色楞格河的一条支流 。
文字进行到这里 , 也只能给那些言说引水买湖的网民们一些历史的安慰了 。 总体的来说 , 还是离不开苏武——经过学者们的考证 , 苏武牧羊北海十九年持节不屈可能不在贝加尔湖 , 也就是说 , 《汉书》里的北海可能不是今天的贝加尔湖 。
虽然 , 公元前119年西汉漠北之战 , 霍去病将军乘胜追杀至狼居胥山(今蒙古国境内肯特山) , 在狼居胥山举行了祭天封礼 , 在姑衍山(今蒙古国的宗莫特博克多乌拉山)举行了祭地禅礼 , 兵锋一直逼至瀚海(贝加尔湖) 。 经此一战 , “匈奴远遁 , 而漠南无王庭 。 ”但兵锋逼至贝加尔湖 , 并不是说汉军就到了贝加尔湖 。
另外是 , 公元73年东汉永元元年(89年) , 窦固、耿秉的汉军得到南匈奴帮助 , 大败北匈奴 , 追逐五千里 , 在燕然山(今蒙古杭爱山)勒石记功而返 。 永元二、三年 , 汉军又连续大破北匈奴 , 耿秉出塞五千里 , 单于逃遁 。 此后鲜卑在匈奴故地兴起 , 北匈奴部分降于鲜卑 , 部分西迁 。 这次出征 , 汉军也没有到达贝加尔湖 , 而是最远到达私渠北鞮海 , 即今乌布苏诺尔湖 , 是库苏古尔湖西边的位置 , 距贝加尔湖还有距离 。
中国人为什么对贝加尔湖有“感情”?俄罗斯会将它卖给中国吗?
文章图片
中国人为什么对贝加尔湖有“感情”?俄罗斯会将它卖给中国吗?
文章图片
专家们分析 , 苏武牧羊可能不在今天的贝加尔湖 , 主要是依据苏武到了贝加尔湖 , 没有供应粮食 , 只能掘野鼠所储藏的果实吃(武既至海上 , 廪食不至 , 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 这种老鼠实际上是一种田鼠 , 在北方地区很常见 。 俗话说:“老鼠能存三年粮食 。 ”意思是这种老鼠可以在自己的洞里存上三年的粮食 , 为以后的日子做打算 。 过去冬天时 , 家中缺粮的人们闲着没事儿干 , 就拿上麻袋去掏鼠窝 。 鼠窝里的粮食太杂 , 大多是秋季作物有如糜子、玉米等 , 不会有容易腐烂的食物 。 苏武“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 这就要求当地的这种老鼠非常多 , 而且储藏的草籽要非常丰富 , 但事实是贝加尔湖畔不会有那么多的鼠藏 , 是很难让苏武活下去的 。
其次是苏武的居处——地窖 。 匈奴单于“幽苏武于大窖中” , 唐朝秘书监、弘文馆学士颜师古在对《汉书》注解时也说“旧米粟之窖而空者也 。 ”大窖其实就是匈奴贮藏粮食的地方 。 他们在地下掏洞以贮存粮食 。 事实是当时的贝加尔湖畔没有农耕 , 也就没有大窖存在的必要 。 这也说明有大窖可住的苏武当时并不在贝加尔湖 , 他所处的位置可能要再向南一些 。 几年前 , 考古学者在蒙古国东部的鄂尔浑河流域发现了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 , 其中就有半穴式房屋遗址 , 而蒙古国新石器时代遗址大多发现于其东部 。 不能说苏武的大窖就是半穴式房屋遗址的发展和延续 , 但两者之间分明有着深刻的联系 , 而不管是半穴式房屋遗址还是大窖都分明与农业种植有一定的关系 , 在当时的贝加尔湖畔是没有的 。
因为库苏古尔湖与贝加尔湖相通 , 让我们想到了过去北方草原少数民族的一种生活方式——春湖秋林 , 意思是他们秋天会生活在有树林的地带 , 春天就赶到了湖边 。 树林地带是山区 , 较为温暖 , 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冬季的牧场;湖边当然就是夏季的牧场了 , 是空旷的草原 。 这种说法来源于《史记·匈奴列传》 , 其中说 , 匈奴人五月在茏城有大的聚会 , 祭祀祖先、天地神、鬼神;秋天 , 马肥壮之时 , 在蹛林有大的集会 , 考核和计算人口和牲畜的数目 。 就是典型的春湖秋林的生活方式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