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别因“浴缸法则”而受限,孩子受困于鱼缸之中,父母却不自知

教育别因“浴缸法则”而受限,孩子受困于鱼缸之中,父母却不自知
文章图片
雨婷妈妈给5岁大的女儿 , 报名了一学期的舞蹈课 。 在交完报名费的那一刻 , 雨婷妈妈仿佛看到了 , 女儿站在国际舞台上翩翩起舞的样子 。
相较于妈妈的兴致勃勃 , 雨婷却意兴阑珊 。 原来小家伙根本就不喜欢舞蹈 , 之所报名舞蹈课完全是出于“妈妈的意思” 。
其实 , 雨婷妈妈知道女儿的想法 , 但是作为成年人 , 她自认为自己替女儿做的选择是完全从理性的角度出发的 , “这也是为了孩子好 。 ”
教育别因“浴缸法则”而受限,孩子受困于鱼缸之中,父母却不自知
文章图片
雨婷妈妈觉得 , “本身孩子的身体条件不错 , 个子比较高 , 学习舞蹈对她的气质提升有好处 。 另外 , 学舞蹈的花费相对较少 , 如果真由着孩子的心意来学画画的话 , 那估计买颜料就得一大笔钱 。 ”
雨婷喜欢画画 , 在妈妈提出报名兴趣班的想法时 , 她最先想到的就是报名绘画班 。 从小喜欢涂鸦的她 , 对于画画有着浓厚的兴趣 , 可妈妈却说 , “你画的东西太难看了 , 喜欢是喜欢但是绝对没有天赋 。 再说了 , 就算是你长大以后成了画家 , 又有几个画家能吃饱饭 , 挣到钱呢?”
小小的雨婷对于挣钱没有什么概念 , 但是她知道只有她努力练舞 , 妈妈才会露出满意的微笑 。 于是在短暂地分歧过后 , 雨婷顺从了妈妈的心意 , 默默地穿上了妈妈买来的舞蹈服、舞蹈鞋 。
不过 , 每次上舞蹈课雨婷路过隔壁的绘画班时 , 她还是会忍不住偷看几眼 , 她心想 , “画画真是有趣啊!”
什么是“鱼缸法则”?
在心理学上有这样一种心理效应法则 , 人们称之为“鱼缸效应” 。 研究人员在实验室里养了一缸热带鱼 , 过了一段时间后人们发现 , 这些小鱼基本上长到3寸大小 , 就不会再长了 。
教育别因“浴缸法则”而受限,孩子受困于鱼缸之中,父母却不自知
文章图片
即便研究人员会继续投喂小鱼 , 但是它们3寸大小的体型 , 却一直保持不变 。 直到有一天 , 研究人员不小心打破了鱼缸 , 不得已的情况下 , 他只好把这些小鱼安置到院子里的大水池里 。
又过了一段时间 , 当研究人员再次来到水池前时 , 他惊讶地发现 , 这些3寸小鱼长到了10寸有余 。 原来 , 不是小鱼长不大 , 而是小小的鱼缸限制了它们的成长 。
教育别因“浴缸法则”而受限,孩子受困于鱼缸之中,父母却不自知
文章图片
父母们总是希望能够给予孩子更多的庇护 , 于是他们按照自己的三观思维、生活经验亲自为孩子设计了精美的“鱼缸” 。 父母本以为这可以让孩子获得更安全周到的保护 , 可是没成想 , 这反倒限制了孩子长成“大鱼”的成长空间 。
教育别因“浴缸法则”而受限,孩子受困于鱼缸之中,父母却不自知
文章图片
被“鱼缸”框住的孩子 , 他们会经历怎样的人生挫败?
被父母庇护的孩子可以少碰壁 , 少走弯路 , 少栽跟头 , 但是在这样的成长环境中 , 孩子们缺少磨练 , 他们所拥有的内在潜能缺乏释放的契机 。
教育别因“浴缸法则”而受限,孩子受困于鱼缸之中,父母却不自知】一路上顺风顺水的孩子们 , 经不起半点的打击和失败 , 人生稍有不如意 , 就会被打击得一败涂地、一蹶不振 。
教育别因“浴缸法则”而受限,孩子受困于鱼缸之中,父母却不自知
文章图片
有了鱼缸的保护 , 孩子们可以享受更加安逸的生活 , 但是这种被代劳、被照顾的生活模式也使得他们缺乏担当以及内心的责任感 。
没有责任心的激励 , 鱼缸里的孩子们 , 拥有的是得过且过的生活状态 。 同时 , 他们也会逐渐丧失生活中的主动权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