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图片
本文图片
◎柏琳
近些年关于女性主义的电影和书籍遍地开花 , 女性主义本身作为一个极具当下性的探讨议题 , 范围也越发宽广 。 早年的女性主义话题还聚焦在两性关系、婚姻与生育等问题 , 后来加入了女性平权思潮、社会地位的抗争和讨论 , 而今 , 探讨的重心越来越转向人的内部 , 回归到女性自我的生命历程本身 , 剥离了女性的层层社会标签 , 展现其作为一个具体的人的矛盾和价值 。
从波伏娃的《第二性》开始 , 当代的女性主义话题聚焦在剖析女人变成“他者”的原因 , 由此悖论式地建立起的“女性意识”是极具社会属性的 , 而我却很渴望看到一本陈述女性作为“普遍的人”“具体的人”的书 , 它不控诉 , 不哀愁 , 不战斗 , 它只需要诚实 , 要是温柔一点更好 。 接着 , 我就看到了这本书:《暮色将尽》 , 英国传奇女编辑戴安娜·阿西尔在89岁高龄时写下的“自我之书” 。
我有意识地不把《暮色将尽》当作女性主义文本来阅读 , 读完以后发现自己多虑了 。 这是一本关于生命的书 。 一个人老之将至 , 这个人决定用一种更宽阔的态度来看待和讲述漫长的一生 。 只不过恰好 , 她是一个女人 。
1
生于1917年的英国女人戴安娜·阿西尔 , 拥有超过整整一个世纪的生命长度 。 《暮色将尽》却不是一本单纯的回忆录 , 不是自传 , 更不是提供给年轻人的人生鸡汤语录 , 她既没有事无巨细地描绘自己为主角的生活 , 也没有给别人提供什么关于人生的建议 , 而是决定一股脑儿地说出关于生命历程的大实话 。
先来简述一下阿西尔女士平凡又传奇的一生 。 她生于一战结束前一年 , 虽然家族有大庄园 , 但已经走向没落 。 从此 , 女性的生活也将开始发生剧变 。 她的父亲从小就教育她“你必须自己谋生” , 这是阿西尔的前辈女性们从未收到过的忠告 。 她从牛津大学毕业后却赶上了二战 , 直至硝烟落定 , 她因机缘巧合和兴趣参与到短暂情人也是一辈子的好友安德烈·多伊奇的出版社的创立计划中 , 从此开启了五十多年的编辑生涯 。
作为“20世纪最杰出的编辑之一” , 阿西尔发掘了V.S.奈保尔、简·里斯 , 并做过诺曼·梅勒、约翰·厄普代克、西蒙娜·德·波伏娃和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编辑 。 这些在文学界响当当的名字丝毫没有盖过阿西尔的光芒 。 都说编辑是幕后英雄 , 然而仅是阿西尔从76岁退休后开始文学创作 , 并因此获得科斯塔传记奖等诸多奖项这件事 , 就足以说明她的能量之强 。
但这不是一本讲述“文学界那点事”的书 , 事实上这是一本毫无文学野心的书 , 它关注的主题是“凋零” , 生命的凋零 , 生活的凋零 , 每个人都必须直接面对的老境晚景 。 当我们老去 , 我们会遭遇什么 , 以及如何平静地等待死亡 。
《暮色将尽》只有短短九万多字 , 探讨了变老和死亡、爱情与性、宗教信仰、老年人如何与年轻人相处、兴趣爱好、阅读和写作、关于人生的遗憾等话题 。 是一本非常适合的睡前读物 , 只手可握 , 精装硬皮小开本 , 很符合阿西尔写作此书的调性——事实上人生大同小异 , 能说的就那么多 , “唯一真正了解的只有自己” , 经过了足够漫长的岁月 , 所有情绪的堆积、他人给予的伤害、缺失的选择 , 都已经过滤干净 , 只剩下足够自爱的、浓缩成小小精华的自己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查尔斯|查尔斯加冕日发布,阿奇4岁生日,卡米拉同步加冕,戴安娜曾谈王后
- 马汉斯|《底线》说好的同罪同罚呢?马汉斯“从轻发落”,金阿芬“重判”
- 约阿基姆|丹麦女王为剥夺头衔的决定发声:抱歉,我低估了家人的反应
- 凌不疑|《星汉灿烂》少商要不要原谅凌不疑和阿母?谁是你的人生摆渡人
- 徐美花|一把菜、一碗米、一家人 江西6旬阿姨照顾邻居孤儿兄弟15载
- 昆仑神宫|《昆仑神宫》里的“阿克”还是《鬼吹灯》中的“天授唱诗人”吗?
- 阿丽森·海塔尔|《龙之家族》解析:阿丽森,一袭绿裙,余生要为自己活
- 西尔维斯特·史泰龙|史泰龙晒亲密照 疑似与前妻珍妮弗·弗拉文复合
- 钟欣潼|钟欣潼危险发言,王心凌、汪东城看热闹不嫌事大,阿Sa机智解围
- 阿布·阿卜杜拉|沙特63岁男子,43年结婚53次:只是想找到能让我快乐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