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总是遇到错的人,或许与你的内在关系模式有关( 二 )
觉得上一份工作熬人 , 决心要找一份舒心的工作 , 但接到的面试通知都是类似的岗位 , 最后找到的新工作也是一份类似的工作 。
好像成为了一种宿命论 , 我们总会走上类似的路、遇到类似的人、发展出类似的关系 。 一生怎么过 , 仿佛已安排得明明白白 。
外人会说 , “唉 。 你就是命中注定要与这样的人/事纠缠” 。
而心理学家荣格说:“你的潜意识指引着你的人生 , 而你却称其为命运 。 如果一个人不了解潜意识 , 就只能被自己的潜意识牵着鼻子走 。 ”
文章图片
03.
我们以为的命运 , 不过是潜意识中拿着一份关系脚本 , 不断地寻找、选择那位能与我们一起重演这份脚本的人 , 而表面上我们总是“迫不得已”地反复选择痛苦 。
娜娜的父母一直都是这样对她的:他们从来不夸她 , 而只是一味地挑剔她指责她 。
从小到大 , 她听到最多的 , 是“你看看谁谁谁 , 再看看你自己 , 丢人!”
在这段亲子关系中 , 父母永远是高高在上的 , 挑剔批评着小孩 , 小孩在父母面前唯唯诺诺 , 什么都做不好 。
当这一关系模式内化后 , 娜娜的内在关系模式就是“挑剔的内在父母”和“被挑剔永远不够好的内在小孩” 。
由此搭建起来的关系脚本便是关系中一方去当被挑剔的小孩 , 而另一方来当挑剔的父母 。
不同的内在关系模式构建出不同的关系脚本 。
随着成长 , 我们会带着已构建好的关系模式和关系脚本进入新的关系 , 在相处过程中总试图将自己的内在关系模式投射到这个新的关系中 , 让关系脚本再次上演 , 把关系变成符合自己的模式 。
而关系中的其他人也在用自己的内在关系模式投射到你身上 , 让你接受并认同 。 关系看似是两个人的事情 , 但其实是两个内在的关系模式的互动 。
娜娜带着这样的内在关系模式 , 也在亲密关系中不断地上演着“被挑剔”的关系脚本 , 潜意识中被能与她一起上演这样脚本的人吸引 。
比起会关注别人感受的A先生 , 与父母气质更相近的B先生更能吸引到她 。
与B先生的这段关系中 , 娜娜内心有了一个“被挑剔的内在小孩” , 所以容易认同了B先生的投射 。
同时 , 娜娜也将那个“挑剔的内在父母”投射给了B先生 , B先生接受并认同了 。
于是 , 两人的关系再次上演了彼此与父母构建的关系脚本 , 形成了类似的互动模式 , 再次体验到相同的痛苦 。
你的内在关系模式 , 让你对关系的另一方、对这段关系有特定的期待 , 也会用特定的方式获取 , 让关系脚本再次上演 。
爱批评人的领导 , 其实周围都是窝囊废是他特殊需要 , 他喜欢构建这样的外部人际关系模式:“我最行 , 你们都是垃圾” 。
而这样的外部人际关系模式 , 很大可能是他有这样一个内心:“内在的父母行 , 内在的小孩不行” 。
文章图片
04.
人际关系的互动 , 不仅仅是我们与其他人在言语行为上的互动 , 还有来自潜意识的互动 。
在我们形成与他人互动的模式的过程中 , 内在关系模式是基石 。 如娜娜在亲密关系中与他人的互动模式 。
然而 , 这不意味着我们的内在关系模式会一直恒定不变 , 关系脚本无法修改 。
相反 , 每一次的互动都会是促进我们发生改变的机会 , 在亲密关系中的痛苦反而会是我们抵达心灵的契机 。
内在关系模式 , 并没有好坏之分 。 重要的是 , 我们遇到怎样的人、选择了怎样的人 , ta会对这个模式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你来 感谢上天安排和你的遇见,感谢命运给我爱的权利
- 心理学|心理学:从来不主动找你的人,在想什么?
- a股 【警惕】越减越肥是种病,快来看看你中没中招……
- 2023年3月开业大吉的好日子
- 开心一刻:一对恋人在山中被野人抓住说:你们吃掉对方的大便就放了你们。|开心一刻:隔壁老王网上约了个妹纸,聊了几天相谈甚欢
- 开心一刻:老婆:老公 老婆:老公,当初在百人相亲大会上有那么多女孩,你为啥选了我?
- 1面带微笑生活就像一面镜子 世界是一份等待你打开的、闪闪发光的礼物。
- 苏州什么地方好玩
- 一日游的心情说说简短
- 你家的小宝宝刚刚出生就能趴着抬头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