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移民陪读的妈妈,后来都怎么样了?( 二 )


张婧说 , 养一个娃都够买几十个爱马仕了 。
孩子 , 才是真正的奢侈品 。
到底要不要移民陪读?
优质的教育资源 , 更好的成长环境 , 是父母打造国际娃的初衷 , 但移民陪读妈妈多数从国内高管变成国外的蓝领甚至家庭主妇 , 或者为了留学而留学 , 选择泰国、马耳他作为留学地 , 甚至有些经济能力无法承受 , 举债陪娃留学 , 我认为值得商榷 。
假如真的有钱任性 , 陪读只是“随意” , 那无可厚非 。
但对于大多数家庭 , “移民陪读”意味着脆弱的经济、崩解的家庭结构、没有回头路的选择、和孤注一掷的求学 。
别人的路 , 不一定就适合自己 。
01
你眼里是教育 , 商业眼里是生意
大概只有地产商和中介才会告诉你“一片大好” , 过来人究竟如何 , 要自己去看看 。
比如很多人在说的“移民获得外籍身份”极低的要求考回清北 , really?看看录取率 , 看看教育环境 , 看看年年在变化的报考政策 , 值得吗?
还有很多人吹捧的“泰国读书考欧美是捷径” , 你试试看看当地靠谱的语言机构、合适的升学机制、多元的教育选择是真的够吗?走一圈 , 除了特大城市以外的社会环境 , 真的是教育的乐土吗?
不否认“特殊情况”的存在 , 但是先看清楚前路 , 再说选择本身 。
02
哪里的月亮都有阴晴圆缺 , 注意信息差
看上去容易的路也有代价 , 不管精英教育还是快乐教育都有独特的语境 。
和大家鼓吹的“国外教育更轻松“相比 , 教育选择和当下的环境、体制、通道密切相关 。
那些移民陪读的妈妈,后来都怎么样了?】为争夺稀缺的教育和就业资源 , 各国家庭都要经历惨烈的竞争 。
中国有虎妈鸡娃 , 课外补习(现在双减 , 父母亲自上阵了)还有军事化管理的衡水中学;欧美除了放羊式的大众快乐教育 , 更有加州惠特尼中学的魔力4法则 。
《美国最好的中学是怎样的》一书中写道“4是有魔力的数字:4小时睡眠+4杯拿铁咖啡+4.0的GPA成绩 。 ”
不管是运动 , 还是学习 , 再好的天赋优势 , 背后也离不开付出 。
父母再怎么给孩子优化资源配置 , 也别幻想“一片大好”的捷径 , 真的扎根下去 , 普通孩子压根没有捷径 。
03
条条大路通罗马 , 重点是适合孩子和自己
没有完美的选择 , 只能根据孩子的特点、家庭环境的情况、父母教育的起点各方面综合评估 。
有位找我咨询的“陪读妈妈” , 说到孩子的“叛逆” , 妈妈这几年的“困境” , 夫妻分居两岸的“崩溃” , 失去失业和社交的“孤独”…
教育突围之前 , 自我和亲子关系都已经窒息了 。 值不值 , 只有自己知道 。
04
孩子大概率比父母强 , 但大概率不会比父母强太多
咱们照照镜子 , 别幻想自己做不到的 , 孩子就能做到 。 把关注点放回自己身上 。
教育是场马拉松 , 生在罗马又如何?
找到自己的核心需求 , 别贪心 , 就像学区房一样 , 真的砸了太多钱 , 孩子没有回报 , 心态能平和吗?
就像学区房和移民陪读 , 花了老本 , 破釜沉舟 , 心态能无所谓吗?
一旦是举家“孤注一掷”的豪赌 , 必然是双输 。
只有一种教育选择是成功的 , 那就是 , 全家都能自洽 。
回到那句:教育选择是极其私人的 , 看到选择 , 衡量代价 , 回归自身 。 返回搜狐 , 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