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移民陪读的妈妈,后来都怎么样了?
这个十一小长假 , 水深火热的 , 左手网课右手带娃 , 琐事缠身…
北京一秒入冬 , 娃儿换季鼻炎加我的呼吸道折磨 , 全家人都处于低气压状态 , 每天日常就是各种打脸现场…
文章图片
正不知道上号和大家聊点啥 , 会员群里一条疑问给了我个思路:
移民陪读 , 是为娃“孟母三迁” , 还是移民中介骗人的嘴?
我不是移民行家 , 但前几年还真做过不少比较教育的研究 。 从自己的角度 , 浅浅说一下私人的想法 , 还是那句------说的不对以你为准 。 谁家的孩子 , 谁负责 。 任何人 , 都不如亲爹妈在孩子身上有发言权 。
这几年 , 双减加教改 , 好多爸妈更焦虑了 , 过去能卷一卷抄作业 , 现在连学区房、少年班都不如之前“捷径”了 , 赌来赌去 , 还是很揪心 。
面对铺天盖地的移民陪读广告 , 中介机构和房地产商口若悬河描绘的美好前景 , 不少家庭考虑让孩子走“国际娃”的路线 。
文章图片
而随着出国留学逐渐呈现出低龄化的趋势 , 移民“陪读妈妈” , 也成了一个庞大的群体 。
文章图片
我在咨询中遇到不少美加、澳新的“陪读妈妈” , 她们辞去国内的工作 , 告别久居的城市 , 孤身带着孩子远赴陌生的异国 , 全身心地扑到孩子教育的身上 , 照顾他们的一切生活起居 。
移民“陪读妈妈”的生活 ,
究竟是什么样的?
生活中的唯一 , 只剩下孩子
Rita曾是北京一家大型通信公司的项目经理 , 工作体面 , 薪资可观 , 因为孩子户口在深圳 , 无法参加北京高考 , 于是咬牙辞职 , 带着孩子去海外求学 。
和诸多典型的陪读家庭一样 , 爸爸留在国内继续自己的事业 , 妈妈全职海外照顾孩子 。
十年来 , 一家人团聚的时间 , 屈指可数 。
生活沉重的压力全都压到Rita一个人的身上 。
在她的日程表里 , 密密麻麻记录了一天的安排 。
从早上5:40起床 , 到晚上22:20睡觉 , 做饭、做家务、送孩子去各种补习班……
没有空闲 , 没有娱乐 , 没有社交 。
Rita在纪录片中坦言 , 自己都不敢生病 , 因为没有人会照顾她 。
文章图片
但最让Rita欣慰的是 , 孩子的成绩非常好 , 她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
而最让人不寒而栗的 , 我想也是这种自我满足 。
移民陪读妈妈的生活中 , 除了孩子 , 也许就剩下一片空白 。
我只想有一份正式的工作
王晓春是一个名牌大学的硕士生 , 带孩子去新西兰念书前 , 她是一名北京的金领 , 曾经的梦想是做家庭主妇 。
但到了新西兰后 , 她发现 , 找一份合适的工作 , 是如此之难 。
每次投出去的简历都石沉大海 , 掌握高精尖技术的丈夫 , 也只能在自家车库开一个工作室 , 而客户的主体 , 也仅仅来自于周边的华人群体 。
文章图片
亚裔无法融入欧美核心文化的疏离 , 自身从公司高管到家庭主妇的心理落差 , 孩子对其只能做家庭主妇的不屑 , 慢慢地都会化成“陪读妈妈”对自我价值的怀疑 。
经济压力 , 难以承受之重
张婧毕业于曼彻斯特大学 , 原本是成都电视台国际新闻翻译 , 如今也是一名普通的全职妈妈 。
她曾以为美国养娃不会花太多钱 , 但事实上 , 张婧即使不出国旅行 , 不买名牌包包 , 一年的费用也在20万左右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八字看那些人是贪财无义的人
- 那些嘴上说难忘,实际早已记不清的零食,00后一个没见过
- 死去的回忆开始攻击我:那些年在QQ群里,直播生孩子的社死全过程
- 那些句句戳心的话 有哪些比较扎心的句子
- 夜晚说说心情短语 有关心情的说说
- 刚刚!加拿大移民部宣布向父母祖父母移民发邀请!收入要求放宽!
- 信佛的好处 信佛的有那些好处
- 那些没有老人帮忙带娃的家庭,后来都怎么样了?
- 签名说说心情短语霸气 个性霸气说说
- 甘宇的故事外,那些没能走出来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