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雨丨钟祥瑞:家是港湾,风是力量( 二 )


去年夏天 , 我第一次以教师的身份拍了毕业照 , 有感而发 , 在朋友圈留下了一段总结:从青春的主角成为青春的见证人 , 是相遇的美好与幸运让我终于坚定 , 每一阶段的终点都是下一阶段的起点 。 坚持年少的热爱 , 祝福少年的未来 。 的确 , 我花了三年的时间真正坚定了我的未来 。 分班后的第一课 , 我的第一页PPT上写道:一分钟的时间 , 从旋风少年的领土直达文艺少女的舞台 。 再见即是再见一面 , 不求只如初见 , 但愿相看两不厌 。 高考前的最后一课 , 我用写满回忆的明信片祝福生命中最可爱的“过客”——教书生涯中的第一届高三学子 。 我也学着像父亲一样 , 习惯用文字记录着自己的成长 , 像父亲一样 , 希望自己的课堂总能唤醒一群孩童心灵里的真与善 , 引导他们珍视人间的美好 。
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 , 其言传身教至关重要 。 诸葛亮临终前留下一封家书 , “非淡泊无以明志 , 非宁静无以致远” , 是他对儿子做人治学的教诲 。 曾国藩也将数十年的人生经验所得形成慎独、主敬、求仁、习劳四条建议交给子弟履行并传承 。 我的父亲 , 用他自己的写作实践与教学实践引导我成为一名有情怀的语文教师 。
家风不仅是家庭文化的传承 , 也是亲子关系的纽带 , 从而助力孩子的健康成长 。 在我任教的班级里 , 有一位女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除了高考冲刺阶段的正常焦虑外 , 她几乎都带着笑意 。 作为地理科代表 , 她的学习妙招来自父母带她旅行的经历 , 自然而然对这个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 。 在生活中 , 她也笑谈自己的父亲经常开玩笑吃她的醋 , “怪”妻子因关心女儿而疏远了他 。 的确 , 父母相爱是最好的教育 , 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给予孩子认识世界的勇气与底气 。 在我工作之余 , 她会和我分享她的家庭故事;她回到家也喜欢和母亲分享她在学校的喜怒哀乐 。 面对高学段的孩子 , 父母更需要建立平等对话的语境 , 有助于减少其逆反心理 , 增强彼此的信任 。 孩子愿意主动分享、主动沟通 , 未来也会成长得更加阳光自信 。
反观与她同班的一位男生 , 曾因“特立独行”被同学们孤立 。 母亲个人的艺术修养给了他对美独特的定义 , 当与我谈文学时他是欣喜的 , 极力地寻找知音 。 但缺失的父爱与陪伴也给了他“孤芳自赏”的心境 。 单亲家庭成长的他跟着母亲生活 , “借读生”的身份、陌生的环境使他无所适从 , 不懂得如何与同学沟通相处 。 即便他在某一领域有过人的天赋 , 但没有获得认可与鼓励也会变得自卑 , 无法在自己的人生舞台上绽放光彩 。 单亲家庭的母亲角色非常不易 , 但其乐观勇敢本身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 父母因性别、能力等差异对孩子的影响不同 , 即便不在身边 , 也可以通过及时沟通明确孩子的需求 , 从而让孩子感受到爱的存在 。 即便原生家庭有遗憾 , 用心也可以成就孩子的未来 。
#****#3我在参加一次区级赛课失利未达预期(仅次于永萱北的高中组第四名 , 二等奖)时 , 父亲在他的一首小诗《观课有感》写道“英雄不问出处/不问青涩与成熟/只管历练与成长//有一份执念/一种勇敢与担当//即或是一只尚未站稳枝头的小鸟/面对超强对手/依然从容走稳脚下每一步//飞翔是注定的/一次掉落/不是深渊//奋起——撞击蓝天/那份豪迈/可以期待” 。 问心无愧 , 不论输赢是我和父亲心照不宣的默契 , 善思自省 , 成长与经历比天资更可贵 。
每个家庭都有其独特的文化 , 每对亲子关系都有潜在的默契 。 让家风成为一种自觉的精神力量 , 连接彼此的内心世界 , 即使在不同的时空 , 也能分享同一份心境 , 延续对生命的期许 。 家是港湾 , 风是力量 。 亲情是温柔的海水 , 父母的爱和教育是那一片沐浴阳光、驶向远方的帆!良好家风、亲情和爱、正确教育是每一个成长者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