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 26岁开始闯荡,36岁即达人生顶峰,他是异类帝王朱元璋( 二 )


文章图片
朱元璋初到义军,一无背景,二无靠山,如果默默无闻,只能是个普通兵 。所以,朱元璋在训练场上表现优秀,对本职工作积极主动,在士兵中鹤立鸡群 。
出类拔萃的人自然能引起大人物的关注,红巾军领袖郭子兴觉得朱元璋是个可造之材 。但训练场终归不是战场,有没有真才实学,关键时刻能否派上用场,还要上了战场才知道 。
俗话说得好,是骡子是马,牵出来溜溜,是英雄是狗熊,一看便知 。
出兵打仗时,郭子兴常把朱元璋带在身边考察,考察结果非常好:朱元璋不仅战场表现出色,掩护主帅之余还能奋勇杀敌,且从无败仗记录 。更难能可贵的是,朱元璋以队伍为家,以长官为父,工作尽职尽责,从无抱怨 。
努力了不一定有回报,但不努力一定没有收获 。只有努力了才会被人发现,进而得到赏识,得到重用 。
有的人总是抱怨生不逢时,没有遇到好的机会,无法施展才华 。其实,机会也需要自己创造,不是靠“等”,等是等不来的 。
朱元璋靠自己的努力,拼命创造机会,先升迁为郭子兴的亲兵,后提升为九夫长 。除了努力之外,朱元璋志存高远,从没有停止过前进的脚步 。
反观起义军的其他几位将领,均目光短浅,起义的目的只是出于自保,迫于元朝的腐败统治才起来反抗 。
而朱元璋和郭子兴的意见一致,反元是拯救自己,并不仅仅是固守一方,满足于眼前的利益,想要成就大业,就要有长远的打算 。
朱元璋 26岁开始闯荡,36岁即达人生顶峰,他是异类帝王朱元璋
文章图片
03 用人不疑,广得人心
朱元璋投身从戎,凭借勇敢、智谋、忍让,从九夫长到和州总兵,手下聚集了一大批能人 。但单枪匹马看似孤勇,却很难做成惊天动地的大事业 。
朱元璋心里明白,好勇斗狠是走不远的,要想扩大自己的势力,身边需要有出谋划策之人 。
冯国用,定远人,是一支地主武装的头领,在一次行军途中投奔了朱元璋的队伍 。
朱元璋是农民出身,小时候给地主家干活,心里痛恨地主,还想方设法报复过 。但朱元璋并没因为冯国用的地主身份,而排挤他,当得知冯国用善于谋略时,还经常向他商讨计策 。起义前期,冯国用贡献了很多良策,给朱元璋很大的启发,可谓是无价之宝 。
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缺点 。要用人,就不能把他的缺点放到第一位去考虑,否则就会引起怀疑,有了猜忌,为你办事的人心生不安,事儿自然也办不好 。
朱元璋有一套自己的用人原则: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
意思是说,这个人勇敢,就用他的勇敢,不用他的暴怒;这个人仁德,就用他的仁德,不用他的贪婪;这个人聪明,就用他的聪明,不用他的胆小 。
对于大学问家,朱元璋效仿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亲自登门拜访徽州名儒朱升 。有感于朱元璋的诚意,朱升提出九字要法:“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意思是说:巩固后方,牢固根基,发展生产,积蓄军粮,缩小目标,长远打算,韬光养晦,待时而动 。
朱元璋 26岁开始闯荡,36岁即达人生顶峰,他是异类帝王朱元璋
文章图片
朱元璋以九字要法为基本战略方针,建立巩固的根据地后,减轻刑罚,体恤民力,提倡节俭,等待时机成熟 。
说到节俭,“四菜一汤”还是朱元璋发明的 。
那天是马皇后的生日,朱元璋有意用粗茶淡饭招待众大臣 。四个菜:炒萝卜、炒韭菜、炒芹菜、炒青菜;一道汤:葱花豆腐汤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