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 长大成人的过程中,有些弯路非走不可吗?
今年的10月10日是第30个“世界精神卫生日”,主题为“青春之心灵,青春之少年”,意在倡导全社会关注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全面素质发展 。
当天,央视网报道了郑毅团队关于“中国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的数据,数据显示全国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流行率为17.5% 。
文章图片
这项数据由儿童精神医学首席专家郑毅及其团队在九年间对7万3千多名儿童青少年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得出 。
将近1/5的精神障碍患病率足以令人咂舌,督促社会各界针对这种状况作出反应 。
今天的文章将延续这一主题,以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为基础,介绍孩子发展各个阶段的心理特点,希望能为家长们了解孩子内心、恰当解决孩子的情绪心理问题提供帮助 。
美国精神分析医师埃里克森认为人的自我意识发展是从婴幼儿开始且持续终身的,他综合生物学、文化和社会因素提出了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生物学因素决定八个阶段的顺序,而环境决定每一阶段是否能顺利渡过 。
因为各个阶段层层连续、堆叠递进,所以关注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应该“从娃娃抓起”,了解各个阶段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和人格发育特点以引导孩子往积极的方向发展 。
文章图片
上表简单概括了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中每个阶段所对应的年龄、面临的矛盾和体验 。
接下来我们会聊一聊与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密切相关的前五个阶段 。
1婴儿期(0~1.5岁)
文章图片
婴儿期是处理“基本信任和不信任”这对矛盾的心理冲突期,是建立安全感的重要时期,此时孩子需要父母的积极陪伴才能对外界建立信任,从而进一步在人格中形成“希望”的品质 。
给家长的建议:
这一时期孩子的饥饿、口渴、冷热等需求或者不适感都会通过哭闹来表达,父母应该及时出现进行安抚、交流、满足其需求,帮助婴儿发展对父母的依恋关系和对外界的信任感 。
比如婴儿睡醒之后发现妈妈不在身边就开始哭闹,那母亲或者监护人应该拥抱、抚触婴儿的肌肤 。经常抚触婴儿肌肤有利于婴儿发育、减少哭闹、增进孩子与父母的情感交流 。
文章图片
2婴儿后期(1.5~3岁)
文章图片
婴儿后期主要解决的是“自主性对羞怯疑虑”的冲突,如果孩子获得自主性且克服了羞怯和疑虑,就会开始产生“意志”品质,即自己能决定要做什么或者不做什么;反之,如果这个冲突没有很好地解决,孩子则可能丧失自尊和自我控制感,产生自我怀疑,遇事不决,容易疑虑和羞怯 。
给家长的建议:
这个时期,孩子获得了一定的自主能力,可能会对父母的安排产生抗拒 。此时父母不能过度溺爱也不能过分苛求,要允许孩子犯错,给孩子慢慢学习的时间和成长的空间 。
一般在这个阶段,父母需要按照社会规范控制孩子的行为,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在厕所大小便、勤洗手、节约粮食等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长寿|人到老年,想要长寿,需要珍惜这3样东西
- 媳妇|妈,等我长大了,娶个媳妇回来孝顺你
- 张靓颖|张靓颖:在父母离婚阴影中长大,失婚后情感状况怎么样?
- 作者:黎荔国庆长假返乡 回到故乡,我放慢了节奏
- 人生旅途中,能让人快速成长的,是这两种经历
- 一位中产爸爸的怒吼:没人告诉家长,教育是用来社会分层的
- 本文转自:陕西法制网人生在世 深圳老汉流浪街头十分痛苦,曾是公司董事长,结交情人抛弃妻子
- 本文转自:上海长宁“夜以继日”“白加黑”“连轴转”“不眠不休”……自上海本轮疫情开始后这...|这些天,长宁这些医务工作者的朋友圈刷爆了……
- “收官开年—中西区” CA·店长共识会
- 阴债长时间不还有什么危害?还阴债的正确做法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