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要“盯”着才能成才?鱼缸法则:“放手”比“控制”更有力量( 二 )


孩子其实远比我们想的要聪明 , 他们在一次得逞后 , 就会用同样的方法逼迫父母达成目的 。 当父母忍无可忍吼孩子时 , 会容易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 双方都会不欢而散 。
孩子要“盯”着才能成才?鱼缸法则:“放手”比“控制”更有力量
文章图片
丧失动手能力范范在上小学的时候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 总是得到周围人的夸奖 , 一切都显得特别优秀 。 但是到了初中 , 老师却发现了她的缺陷 。
范范的动手能力特别差 , 甚至连鞋带掉了都要同学帮忙系 。
老师忙跟范范的父母联系 , 后来才知道 , 为了让范范认真专心学习 , 母亲基本包办了范范的生活琐事 , 连系鞋带都是母亲帮她系好才出门的 。
这样导致范范一直到初中都不会自己动手做事情 , 也丧失了动手的能力 。
影响孩子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孩子虽然在父母的庇护下长大 , 但总有一天要脱离父母 。
而每到一个新的阶段 , 新的环境 , 孩子都要自己适应 , 特别是当住宿生活到来时 , 基本的自理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
孩子在家里 , 父母基本包办了孩子所有独立的工作:套床单、架蚊帐、铺床、洗衣服……
很多孩子一离开父母的庇护到学校住宿 , 就瞬间觉得和学校格格不入 , 床不会铺、衣服也不会洗 , 经常粗心丢三落四的 , 每天不停地跟家里打电话 , 寻求父母的帮助 。
孩子在家里很少想自己要怎么整理房间、要怎么料理自己 , 到了新的地方就丧失了适应环境的能力 , 同时也丧失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
孩子变得越来越没有自信 , 以至于极度依赖父母 , 无法独立的学习和生活 。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学就是一件事 , 不是三件事 。 我们要在做上教 , 在做上学 。 "
也就是说要自己亲身实践 , 去体验生活 , 动手创造自己的生活 。
"放手"比"控制"更有力量
孩子要“盯”着才能成才?鱼缸法则:“放手”比“控制”更有力量
文章图片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 , 任何人都无法代替 。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 , 父母需要做的是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独立能力 , 而不是包办和控制孩子的生活 。
孩子就像热带鱼 , 如果一味的被父母强行控制在鱼缸里 , 必然会限制他们的自由 , 让他们无法得到更好的发展 。
只有打破鱼缸 , 我们才能够看到孩子带来的惊喜 。
适当推出保护伞 , 孩子会变得更强大父母总是因为孩子小 , 担心孩子受到天灾人祸的伤害 , 嘱咐孩子不能做这个不能干那个 , 这个或许在孩子小的时候还有作用 , 但当孩子年龄大时 , 就会产生逆反心理 。
亦或者会直接丧失尝试的能力 , 面对事情首先担心的是过程的伤害 , 而放弃尝试的机会 。
父母应该学会适当收起保护伞 , 让孩子在生活中自己感受 , 汲取经验 , 越来越强大 。
放手 , 是父母给予孩子最深的爱父母总是给予孩子自己的一切 , 却还嫌不够多 。
孩子要“盯”着才能成才?鱼缸法则:“放手”比“控制”更有力量
文章图片
看着孩子在自己的庇佑下成长感到高兴 , 但如果有一天孩子离开了父母 , 当他们需要独立生活时 , 又该怎么面对呢?
当孩子到达一定年龄时 , 放手让孩子做家务 , 培养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放手让孩子自己选择喜欢的东西 , 培养他们的独立能力 。
无论孩子的选择是否符合你的期望 , 都支持孩子 , 荆棘路需要孩子自己走过才算是经历 , 而不是道听途说 。
伴随孩子自由成长对于父母的控制来说 , 孩子更想要的是自由的空间和选择 , 不是占有和干涉 , 而是指导和建议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