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维·辛格|仅有松弛,“松弛感”是无法成形的

要说“松弛感” , 白玲似乎不是一个典型的形象 。 在《星加坡故事》这则收入刘以鬯南洋故事集《椰风蕉雨》的中篇小说中 , “我”邂逅了歌台佳丽白玲 , 并参与了她戏剧化的命运 。 整体上 , 白玲被赋予了歌伶典型的跌宕命运 , 遇见“我”时风光正好 , 与“我”分手后低靡徘徊 , 表面玩世不恭 , 内心纯洁挣扎 。 她敢爱 , 也甘于牺牲自我以成全所爱之人 , 为了保护“我”免遭因为与她相爱而受的威胁 , 不惜悔了“我们”之间的婚约 。 让我逐渐忘了她过上新的生活 , 自己则潦草地结束了一生 。 直到收到她留下的遗书 , “我”才知晓其中缘由和曲折 。
艾维·辛格|仅有松弛,“松弛感”是无法成形的
本文图片

然而 , 在此提及白玲 , 是基于作者捕捉到的她的某个状态 。 一次白玲在家中向“我”邀酒 , 一面谈论起男女在情感中的博弈 。 刘以鬯写道:白玲的谈吐使我产生了无法描摹的惊讶 , 她的精辟的见解证明她是清醒的 , 她的突如其来的大胆则又仿佛带着几分醉意 。 这个介于清醒与醉意之间的时刻 , 绽放了这个女人松弛的魅力 。 或者说 , 此时的白玲 , 兼具清醒时的内在坚定与醉酒时的不受约束 , 生动诠释了“松弛感” 。 再回头看这个人物 , 尽管在台上光芒四射 , 在“我”面前 , 却从一开始 , 便既如孩童般直率又如孩童般坚持 。 “我”问她 , 雇车去吃风好不好 , “不好” “因为不愿意别人听到我们的谈话” , 那么吃宵夜好不好 , “不好” “因为不愿意去听别人的谈话” 。 最后选定“情调最好的一座花园” , 她修正说 , 是“调情最好的一座花园” 。 小说虽然被笼罩在南洋潮湿黏稠的气氛中 , 人们也倾向将王家卫的影像风格作为刘以鬯意识流小说的视觉表现 , 前半段两人相识、互相试探的情节 , 倒因为白玲坦诚利落的对答 , 透出几分俏皮的明媚 。 仅有松弛 , 松弛感是无法成形的 。 白玲也有一股凝神屏息般的内在力量 , 始终清晰的自我认知 。 这股力量控制下的慵懒迷离 , 展现出的才是风情 。 也是同一种张弛 , 主导了两人关系的方向 , 牵引着她过不偏离自己决心的人生 。
艾维·辛格|仅有松弛,“松弛感”是无法成形的
本文图片

【艾维·辛格|仅有松弛,“松弛感”是无法成形的】尽管 , 在生活的重重焦虑中讨论“松弛感”看上去充满挑战 , 但如果 , 松弛感不只是另一种穿搭、妆容的外在风格 , 也不是待人处事的新型教条 , 如果松弛感是由内向外扩张的某种力量 , 那么 , 养成松弛感的内核 , 就可视为一种必须 , 甚至是迫切的 。 江鹅在《俗女养成记》里说 , “不光用别人的眼睛看自己 , 就会有选项 。 ”选项 , 就是这个 。 选项越多 , 就越不至于受困 。 松弛 , 就是不受困的感觉 。
江鹅是通过比较不同人家的媳妇总结出选项理论的 。 街坊上满仔的媳妇用力学捏菜包 , 满仔气她这都不会 , 丢下一句“路上全是人 , 不会去看吗?”就去睡了 , 醒来发现菜包全都捏成了有手有脚的小人 。 阿嬷把它拿作笑话讲给妈妈听 , 妈妈也笑 , 江鹅一边跟着笑一边不安起来 , 意识到一旦自己成了女人 , 现在手里这些随随便便的面团 , 是要达到某个标准的 。 是台北的大伯母将她从传统对女人的评价体系中解放出来 , 大伯母从容不迫点了一桌菜 , 吃得宾主尽欢 , 自信的风范让她又意识到 , 世上还有“知道该上哪个馆子点铁板牛柳的媳妇” 。 “用力乖” , 拿到别人眼里的高分 , 女人的命运不只如此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