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 每天一杯咖啡是我的刚需,他们却非说我是装B( 二 )


这些意象经过电影、广告商的轮番轰炸,神奇地刻在了我的脑子里 。想到咖啡,就是会让人联系到高效率,或者悠闲的时光 。
久而久之,每当我需要振奋起来,或者需要小憩时,就会告诉自己“来杯咖啡吧!”
2)此外,饮咖,还成了一种颇具仪式感的行为 。
人类学家Rocky L. Sexton在他的著作中,提出了“仪式化陶醉”(Ritualized Inebriation)的概念[2] 。
他的研究对象原本是美国的一个传统节日——Mardi Gras 。在这个节日上,人们会喝酒、狂欢,还时常做出暴力的举动 。
他分析道,这种醉酒是一种仪式化的醉酒形式 。通过饮酒的仪式,人们进入了一种自由、狂欢的角色 。
同样,饮用咖啡也可以用这个概念解释 。
人们不一定是因为喝了酒才撒酒疯,也不一定是因为喝了咖啡本身而感到精神畅快 。
而是当我们需要清醒时,完成了“点咖啡—打开杯盖—喝一口”这个仪式,才让我们感到切换角色,进入工作状态 。
咖啡 每天一杯咖啡是我的刚需,他们却非说我是装B
文章图片
这样看来,喝着咖啡的我们,和远古祖先围着篝火跳舞是一个道理呢 。我们都在通过仪式转换自己的角色,达到想要的目的 。
咖啡 每天一杯咖啡是我的刚需,他们却非说我是装B
文章图片
咖啡馆,我们离不开的社交空间
空间无疑会影响一个人的状态 。如果你去过心理咨询室,就会发现咨询室通常会有舒适的沙发,点缀着小盆栽,会让人放松,心情愉悦 。
很多咖啡馆的设计,就会和咨询室有异曲同工之妙,让人放松下来,想要更多地谈论内心深处的东西 。
在金敏喜主演的电影《草叶集》中,人们在咖啡馆谈论生死,悼念爱情 。而作为作家的金敏喜,坐在咖啡馆的角落,听到了形形色色的人的故事 。
咖啡 每天一杯咖啡是我的刚需,他们却非说我是装B
文章图片
现实中,甚至有心理和咖啡馆结合的实体 。在巴黎,有家叫La Chope的咖啡馆,每周会有一位心理学家Maud Lehanne来这里进行类似于团体治疗的对话,人们只需要付入场费就能参与[4] 。
咖啡 每天一杯咖啡是我的刚需,他们却非说我是装B
文章图片
咖啡馆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咖啡,还作为第三空间,承担了我们社交的需求 。
咖啡 每天一杯咖啡是我的刚需,他们却非说我是装B
文章图片
最后的话
我们越来越依赖咖啡这件事情,是好还是坏呢?
从生理上说,咖啡会成瘾吗?其实不谈剂量说坏处,都是耍流氓 。
如果你每天都喝咖啡,突然有一天不喝,出现了无精打采、头痛的症状,这是正常的“戒断反应”,不会太影响健康 。每天只要不摄入超过400mg的咖啡因,也就是4-5杯左右,是不会上瘾的啦 。
从心理上说,如果真的爱饮咖,无可非议 。
但如果只是为了头脑中“潇洒都市丽人”的形象而手捧咖啡,那可着实有些被消费主义蒙蔽了双眼~
[1]Chan, E. Y., & Maglio, S. J. (2019). Coffee cues elevate arousal and reduce level of construal. Consciousness and Cognition, 70, 57-69.
[2]Sexton, R. L. (2001). Ritualized inebriation, violence, and social control in Cajun Mardi Gras. Anthropological Quarterly, 28-38.
[3]Weinberg, B. A., & Bealer, B. K. (2001). The world of caffeine: The science and culture of the world’s most popular drug. London, United Kingdom: Psychology Press.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