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亲|一个“好嫁风”女孩与她的100+次相亲( 三 )


令对方无法展示自己的学识优势和能力优势 , 在黄引看来 , 是她不如“子欣”吸引男性群体的主要原因之一 。
可是 , 男性们对“子欣”的兴趣 , 真的是出于心动吗?黄引觉得未必 , “子欣”受欢迎 , 更准确的原因是“符合男性群体的需要 , 更容易掌控 , 不会有压迫感” 。
相亲|一个“好嫁风”女孩与她的100+次相亲
本文图片
“如果是现实生活中的‘子欣’ , 她的婚恋进程应该会比较顺利 , 可能不需要相亲 , 就会被身边的男性选择 。 但‘子欣’的婚姻质量如何 , 那就是另一个问题了” 。
“况且 , ’子欣‘只是一个外壳 , 人是复杂的个体 , 真正的’子欣‘存在吗?”
黄引的朋友中 , 也有朋友圈与“子欣”风格相近的女孩 , 通过相亲找到了传统意义上的“高帅富” , 不过这段感情以分手告终 。
黄引知道 , 几位朋友圈极为“子欣化”的女性 , 实际上工作能力都不错 , 收入也不低 。 之所以刻意展示”子欣化“的一面 , 无非是觉得“女性过于强势 , 过于有能力 , 在婚恋市场上对自己是不利的” 。
而这种认知 , 也透射了不少女性的心理状态——自我认同感不够 , 把幸福的标准限定在“嫁个好老公“上 , 忽略了自身作为独立个体 , 完全具备让自己生活幸福的能力 。
相亲|一个“好嫁风”女孩与她的100+次相亲
本文图片
相亲过程中的男性群像
无论是真实身份 , 还是更受男性欢迎的“子欣” , 黄引的绝大多数相亲经历都不算愉快 , 甚至令她极度不适 , 她遇到过纠缠不休的 , 性骚扰的 , 也遇到过杀猪盘骗子 。
线上聊天或者见面过程中 , 大多数男性给黄引留下的印象 , 是共情能力低 , 言语间时常有意无意地冒犯女性群体 , 鲜有男性能意识到 , 自己在婚恋关系中该为伴侣提供哪些价值 。
相亲过程中 , 黄引能明显感受到男性公务员及体制内男性的心理优越感 , 这与该群体在相亲市场的优势有关 。 越是稳定工作的男性 , 自我认同感也越强 , 对于另一半的择偶要求一般都格外明确 , 比如优先考虑体制内的异性 , 对身高、样貌这些硬性标准咬的很死 。
相亲|一个“好嫁风”女孩与她的100+次相亲
本文图片
最近几年流行起来的“情境恋爱” , 黄引也遇到过好几次 。 有一个小她6岁的男孩 , 还没见面就问她愿不愿意做自己的情人 。 这些男性的需求相似——不必确定男女朋友关系 , 没有承诺 , 俩人做着情侣该做的事情 , 以较低的感情成本和经济成本 , 享受一段不确定的浪漫关系 。
在相亲过程中 , 黄引也遇到过不少对生活和爱情抱着鸡肋心态的人群 。 对当下不满 , 又缺乏追求真正向往的工作、生活方式 , 或者意中人的勇气 。
黄引曾认识过一个85年的IT男A , 对方一直在国企工作 , 没有恋爱经历 , 参加过多次交友活动几乎都不了了之 。 两人相识后 , 黄引明显感觉到A对自己不感兴趣 , 对她“出差频繁且收入不稳定”的职业也颇有微词 。
但A还是会断断续续地约黄引吃饭 , 终于她在某天忍不住问A , “并没有感觉到你喜欢我 , 为什么还要约我呢” 。 她鼓励A追求自己喜欢的女孩 , 对方给出的回答是“没办法 , 喜欢的又看不上我 , 能追到的自己又不喜欢” 。
在聊天中 , 黄引知道A极度不满国企的这份工作 , 他所在单位工作环境压抑 , 人际关系复杂 , 他的收入比不上去了互联网大厂的同学 , 但A还是在那里工作了十多年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