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踢球进哈佛,给自己当博导的女生,如今怎么样了?( 三 )


当年踢球进哈佛,给自己当博导的女生,如今怎么样了?
文章图片
其实拽姐已经不是第一次拿这种重量级的奖项了 。
33岁 , 她获得了美国跨领域最高奖项之一 , 麦克阿瑟天才奖;
44岁 , 她获得了勒梅尔森-麻省理工学院奖 , 成为此奖设立近20年来的第一位女性获奖者;
当年踢球进哈佛,给自己当博导的女生,如今怎么样了?
文章图片
今年 , 她也是诺贝尔奖科学领域唯一的一位女性获奖者 。
米粒妈查阅资料发现 , 诺贝尔奖已经设立了120多年 , 但在化学领域 , 只有区区8名女性获此殊荣 。
一直以来 , 在科学界 , 似乎女人的性别本身就是“原罪” 。
当年卡罗琳读博士的时候 , 女生仅仅有10%左右 。 偌大一个实验室经常只有一两个女同学 , 来自各方的压力与障碍像一张无形的网 , 看不见 , 却把这些女生紧紧束缚住 。
虽然没有明文禁止 , 但她敏锐地察觉到 , 身为女性 , 某些科学领域的大门已经对她关闭了 。
但卡罗琳从来没有妥协 , 每个月 , 她会为同专业的所有女生组织一次聚会 , 大家一起分享经验交流心得 , 更多的是抱团取暖、相互鼓励 。
当年踢球进哈佛,给自己当博导的女生,如今怎么样了?
文章图片
直到今天 , 卡罗琳仍然维持着自己工作组里成员的多元化 , 她说“身边有一群来自不同背景、拥有不同心态和思维的人 , 能帮你成为一个更好的、更有影响力的科学家 。 ”
无论年龄、性别、肤色如何 , 大家聚在一起完全是出于对化学的热爱 , 卡罗琳说:“当世界陷入危机 , 至少还可以用化学来拯救 。 ”
当年踢球进哈佛,给自己当博导的女生,如今怎么样了?
文章图片
米粒妈想起自己上学那会儿 , 老师总是会说 , 男生脑子灵活 , 更适合学理科 , 女生只能学文科 。
但我从不这么认为 。
因为 , 许许多多个“卡罗琳”正在每个科研岗位上发光 。
当年踢球进哈佛,给自己当博导的女生,如今怎么样了?
文章图片
返回搜狐 , 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