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明明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他却更软弱?方式和体验同样重要

文|全文共2370字 , 阅读时间约4分钟
为啥明明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他却更软弱?方式和体验同样重要
文章图片
听在小学当老师的朋友聊起 , 他们学校发生了“霸凌事件” 。 四年级一位性格腼腆身材矮小的孩子 , 经常被班上的几个男生欺负 , 有时候是言语上的 , 有时候是身体上 。
有一他被这些“霸凌者”从教室一路追打 , 被值班老师发现了 , 制止了他们的行为 , 悉心询问才了解到“霸凌”的全部过程 。
为啥明明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他却更软弱?方式和体验同样重要
文章图片
当老师请来家长家校沟通的时候 , 才知道为什么即便被欺负成这样 , 孩子也对家长守口如瓶 。 这位家长抵达学校的第一件事儿就是责怪孩子 , 说他胆子小 , 既不还手也不向老师求助 , 才落到这种地步 。
朋友说 , 跟家长聊了一会儿就知道 , 这又是一个“挫折教育”理念的追捧者 。 因为孩子性格腼腆 , 就像锻炼他的“韧性” , 一个劲儿地在孩子成长路上“使绊子” , 希望他能百炼成钢 。 没承想 , 孩子越来越适应一个“失败者”的角色 , 甚至连求助的能力都没有了 。
为啥明明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他却更软弱?方式和体验同样重要
文章图片
挫折教育就是让孩子“习惯失败”吗?
“挫折教育”这个说法 , 想必比较关注孩子性格养成的爸爸妈妈并不陌生 。 很多人都觉得现在的孩子过于脆弱:有点问题就“想不开” , 或者总想要赢 , 不会面对失败 。
这些都是因为他们缺乏对失败地体验 , 习惯了失败自然就不会那么极端了 。 这种说法对吗?挫折教育就是为了让孩子习惯失败吗?我们从两方面来分析一下 。
为啥明明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他却更软弱?方式和体验同样重要
文章图片
一方面 , “挫折教育”的目的 , 是为了让孩子学会在挫折中站起来 。 教育的重点 , 放在“如何面对”上的 , 而不是失败本身 。
但很多家长 , 却莫名其妙的认为只有让孩子对失败“习惯” , 才能建立起强大的自信 。 更有甚者 , 竟然会人为制造一些“挫败”体验 。
比如有一次我带妹妹在公园散步 , 看到一个小男孩的风筝挂在了树上 , 求爸爸给他摘下来 。 明明是举手之劳的事情 , 这位爸爸想都没想就告诉孩子:“我帮不了你 。 ”
小男孩哇哇大哭起来 , 爸爸却在一旁说:“你太脆弱了 , 就是要多锻炼!”孩子会不会习惯这种“挫败”我不知道 , 但是在多个几次 , 他再有什么也不会向父亲求助了 。
为啥明明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他却更软弱?方式和体验同样重要
文章图片
另一方面“挫折教育”是一种情境教育 。 怎么理解呢?就是在生活场景中进行教育 。 比如家长想告诉孩子雨天要打伞 , 不然会淋湿 。 但如果没有下雨 , 孩子可能并不会有什么感触 。
如果下雨时 , 你让他淋三五分钟再告诉他 , 印象就很深刻了 。 学会面对挫折的方法也是一样 , 只能在挫折中体会和学习 。
育儿小贴士:人为制造的挫折 , 很难让孩子关注挫折本身 , 而是会关注制造挫折的人 。 若这个人还是父母 , 那将极大的破坏亲子关系 , 影响孩子自身的人格发展 。
为啥明明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他却更软弱?方式和体验同样重要
文章图片
挫折教育不当让孩子“求助困难”心理学博士陈忻在《养育的选择》中提到:挫折教育不是在孩子困难时不管不顾 , 也不是用“你自己想办法”这种敷衍的方法激励孩子 。
正如陈博士所说 , 想要通过某种教育方法 , 帮助孩子形成更强韧的人格 , 并不是简单的“千锤百炼” 。 有时候父母初衷是好的 , 但方法错了 。 孩子虽然表面变得很强大 , 但是内心却千疮百孔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