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工作法》:真正能胜出的团队,不需英雄主义,需做到这一点( 二 )


华为公司能发展为世界级的公司 , 就在于每一位员工都能各司其职 , 在各自工作中走出的一小步 , 成就了整个公司发展的一大步 。
《华为工作法》:真正能胜出的团队,不需英雄主义,需做到这一点
文章图片
2.坚持民主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指出 , 自我实现需求是最高需求 。 具体体现形式可以为工作上的被认可 , 建议上的被采纳 , 还有价值上的被“利用”等等 。
对此 , 华为在事关员工切身利益重大时 , 会让更多人参与进来 , 提想法与建议 , 来丰富与完善最终决策的形成 , 使其更趋合理 , 甚至变得完美 。
比如 , 任正非一直提倡的“工者有其股”的理念 , 多年来 , 一直在稀释自己的股权 , 乃至将个人的有股份控制在1.42%左右 , 而其余的98.58%的股份被分给了华为的管理者和员工 。
除此之外 , 华为公司在工作分配上 , 也做到尽量安排员工在合适的岗位上工作 , 确保员工不会产生不适感 , 让每一个员工都能够参与团队项目 , 提升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
如此种种民主举措 , 使得全体华为员工形成了强大而持久的归属感、荣誉感和责任感 。 所有人都觉得自己就是团队中的一分子 , 纵使遇到枯燥无味、难度很大的工作 , 只要公司所需 , 加班加点也要完成 。 努力工作 , 拒绝懈怠 , 成为员工的一种行动自觉 。
简而言之 , 只有团队真正视成员为团队的一分子时 , 成员也才会真正的做到以团队、集体利益为先 , 做到互相成全 , 相得益彰 。
《华为工作法》:真正能胜出的团队,不需英雄主义,需做到这一点
文章图片
3.平衡权力
华为公司在发展初期也曾采取过高度中央集权的管理模式 , 当时的任正非拥有绝对的权力 。 有一次 , 他的一道命令 , 让几千名销售人员 , 几天之内赶到河南报到 。
这一权力高度集中的管理模式 , 虽然当时对人事管控、资源调配等 , 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 但也让任正非意识到这种独裁管理 , 无疑会对效率产生最大的破坏 , 一旦出现一次失误 , 很容易对公司的全局工作造成硬伤 , 有时甚至是致命的 。
对此 , 从2010年开始 , 华为推出董事会领导下的轮值CEO制度 , 就是防止公司的命运与成功系在某一个人身上 。 这种放权与分权的措施 , 使得华为公司的管理水平呈现出一个新的高度 , 很快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管理体制 。
事实证明 , 只有平衡管理者与员工的权力 , 团队才能形成一个健康的良性的权力循环系统 , 每名员工才能有效使用手中权力 , 按照自己的思路与想法做事情 。
而当团队由纯粹的个人管理模式变成大家共同管理模式时 , 整个团队才能齐心协力 , 协调一致地运营 , 而不致于顾此失彼 , 应接不暇 。
《华为工作法》:真正能胜出的团队,不需英雄主义,需做到这一点
文章图片
4.团结合作
任正非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 “胜则举杯相庆 , 败则拼死相救 。 ”旨在告诉员工 , 身在华为 , 不管谁胜了 , 都是大家的胜利 , 我们一起庆祝 。 同样 , 不管谁败了 , 也是大家的失败 , 必须拼死相救 。
团结一致 , 相互支援的企业文化在公司逐渐形成 。 而在做好公司内部团结合作方面 , 华为主要坚持三条原则:
首先 , 相互帮助而非相互利用 。 是诚心诚意的协作 , 而不是利益交换 。 对于彼此的价值 , 有则帮 , 无则闪 , 肯定不行 。
其次 , 寻求互补远离互悖 。 在于实现最优化的配置 , 产生“1+1>2”的效果 。 而不能不加选择 , 产生负面效应 。
再次 , 做到同目标同方向 。 既拥有共同的目标 , 又保持共同的奋斗方向 , 真正形成合力 , 保持行动的统一性和协调性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