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 金庸逝世三周年,为什么人人对他念念不忘?真相远不是小说般简单( 二 )


本无济世悬壶之意,但有悲天悯人之心,这是一个人能拥有的最简单的侠义 。
有这份慈悲之心,只能说明金庸是个好人 。
在日后的岁月里,他多次路见不平、仗义执言,才使得大侠风范尽显 。
金庸 金庸逝世三周年,为什么人人对他念念不忘?真相远不是小说般简单
文章图片
路见不平一声吼,一事能狂便少年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战火烧到了海宁,一枚炮弹炸毁了金庸的老家 。
“我家本相当富裕,却在抗战期间被日本人毁掉 。”
这场战火烧掉了金庸的故宅,但也激起了金庸的侠义之心 。
初二时,金庸因和同学一起编撰《献给投考初中者》,才华尽显,被学校选来编写壁报 。
金庸 金庸逝世三周年,为什么人人对他念念不忘?真相远不是小说般简单
文章图片
1942年的一天,壁报前人头攒动,同学们都争先恐后地阅读一篇名为《爱丽丝漫游记》的文章:
“爱丽丝小姐来到校园,忽见一条五彩斑斓的眼镜蛇东游西窜,伸毒舌、吐毒汁,还口吐狂言,威吓学生:如果你活得不耐烦了,我就叫你永不超生……”
写此文章的正是金庸,而文中的眼镜蛇则是学校的训育主任沈乃昌 。
平日里,沈乃昌不近情理,对同学诸多干涉 。
有学生喜欢下围棋,沈乃昌看到便直接将围棋收走,并斥骂学生“不务正业,玩物丧志 。”
男女同学间只要稍显亲密一点,他便不问缘由将其开除 。
同学们稍有微词,他便指着鼻子大骂:“如果你不想读书,赶紧给我滚!”
金庸早就看不惯训育主任在学校颐指气使的样子,于是趁机写文讽刺 。
为此,他被勒令退学 。
锦衣华服的生活早已在战火中消散,被退学后,他不只是失去了求学的机会,更面临着没地住、没饭吃的情况 。
许多年后,金庸回忆说:“只是年少时的冲动,根本不曾考虑后果 。”
然而如果你以为,吃了这个大跟斗,金庸就会就会循规蹈矩,那就大错特错了 。
金庸这一生,在开除和差点被开除之间,来来往往 。
被退学后,在校长张印通的帮助下,金庸来到衢州继续学习 。
金庸 金庸逝世三周年,为什么人人对他念念不忘?真相远不是小说般简单
文章图片
没过多久,金庸的意气劲又上来了 。
1941年11月,衢州中学发生了针对训育主任杨筠青的学潮 。
这次退学潮,在衢州教育界引起轩然大波,金庸也因积极参与被学校勒令退学 。
幸而,时任校长的陈博文很是爱护学生,在他的多方调解下,金庸才得以完成高中学业 。
隔年,金庸到中央政治学校学习 。
他的成绩一如既往得好,如果他能吸取教训,克制自己,也许不出几年他就能成为国民党“栋梁”了 。
只是,他又一次犯“浑”了 。
一天,金庸正在校园看书,突然看到几个国民党背景的同学在欺负一位无党派贫穷同学 。
看着被打同学孤苦无助的样子,金庸忍不住走上前去,和打人者理论 。
争执中,几人来到教务处 。
原以为教务处是主持公道的地方,没想老师竟然质疑金庸,怀疑他有“异党”之心,再一次开除了金庸 。
接二连三地被开除,金庸的求学生涯不可谓不曲折 。
但只要稍微思索,就会发现,他所有的行为都是为了帮助别人,从来没有为自己争取过分毫 。
2015年,金庸接受鲁豫采访时说:“不会武功的人也可以有侠气,侠气就是帮助他人”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