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图片
豆瓣大火一段时间的“捡手机文学”代表 。
显然 , 与其说反对“恋爱脑”是反对爱情至上 , 倒不如说是在反对为了一个不值得的“渣男”牺牲自我、付出一切 , 而不是及时止损 。 从这一点来看 , 恋爱对象是否值得付出以及能否在恋爱关系中保持人格独立 , 才是判定“恋爱脑”的重要标准 。
可是我们也不能忽略 , 女性的确比男性更容易成为“恋爱脑” , 这背后同样有着历史性的原因 。
正如前面所言 , 浪漫之爱常与自由联系在一起 , 尤其对女性而言 , 追求浪漫爱情实际上是女性在争取两性亲密关系中的位置 , 女性在关系中积极创造爱 , 又用这样的爱把自己变成被爱的对象 , 进而在对方的发现中确认自我认同期待 。 也难怪社会学家吉登斯强调浪漫之爱指向投射 , 他认为 , 这种投射是两方面的 , “一方面紧紧依恋着他人并把他人理想化;而另一方面又投射出未来发展的道路 。 ”
《亲密关系的变革——现代社会中的性、爱和爱欲》, [英]安东尼·吉登斯 著 , 陈永国、汪民安 等译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2001年2月 。
吉登斯反对将浪漫之爱简单当作男人专为了让女人心中充满枉然非真的故事和虚无缥缈的梦的诡计 , 他认为 , 浪漫之爱情结的兴起有着特殊背景 , 尤其与家庭中心从“父性权威”向“母性教化”转移有关 , 也因此 , 浪漫之爱从根本上是一种女性化的爱 , 这也就意味着浪漫之爱在性别地位上有着天然的不平等 。 通常 , 梦想浪漫之爱并期待从中实现自我认同的女性在情感中的投入往往多于男性 , 而男性尽管可能沉迷于某个女性 , 但他并不会将爱的本质理解为“拓殖未来和重构自我认同相关的组织个人生活的方式” , 这也自然注定了浪漫爱在男性和女性心中的地位并不一样 。
也许这可以解释为什么那些浪漫的爱情故事更容易让女性产生情感共鸣且对女性更为重要 。 当文化与社会结构让女性产生了对浪漫爱情的需求与期待 , 却又难以在现实满足她时 , 完满的爱情故事能够起到安慰和疗愈的作用 , 让她们相信 , 异性恋可以创造一个表里如一、衷心感到满足的主体 。
《阅读浪漫小说》 , [美]珍妮斯·A.拉德威 著 , 胡淑陈 译 , 译林出版社 , 2020年7月 。
换言之 , 浪漫的爱情故事能够让女性获得情感满足 , 这一点不仅适用于《阅读浪漫小说》作者拉德威研究的史密斯顿女性(她们普遍认为阅读浪漫小说是逃离日常生活的途径) , 也适用于大部分进行浪漫消费的女性 。 而男性显然不需要用额外的文化产品来满足对爱情的期待与想象 , 因为爱情于他们 , 可以不那么重要 。
浪漫爱 , 是否真的会消失?
《爱情社会学》 , 孙中兴 著 , 人民出版社 , 2017年3月 。
爱情在两性心中的地位不同 , 有一部分原因是:相较于男性 , 女性较少能从公开渠道获得对她们价值感的肯定 , 于是她们的价值感与浪漫爱情认同之间存在着特殊的纽带 。 许是因为如此 , 不少女性主义者认为:爱情与性的核心是权力斗争 , 而男性在这一斗争中占得上风且持续占上风 , “这种男性性别权力体现为界定爱恋对象的能力 , 及制定求偶规则和表达浪漫感情的能力”([法]伊娃·易洛思 , 《爱 , 为什么痛》) 。 重要的是 , 即使父权制受到挑战 , 女性与男性都需要获得男性的认同 。
对现代女性而言 , 价值感的实现方式趋向多样 , 由此 , 也不需要依赖浪漫爱情 , 或者说社会营造的传统标准获得自我认同 , 进而看穿某些浪漫爱情中的性别不平等变得更为容易 。 当意识到一个个爱情故事不过是试图让女性依靠男性认可来实现价值 , 掩盖的也无非是性别不平等的事实后 , 对爱情持负面态度也变得可以理解 。 “智者不入爱河”、“搞爱情不如搞事业”的宣言背后是女性看穿某些爱情泡沫后的自我保护方式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宣萱|宣萱回应“王宝钏挖野菜”登热搜,亲自反恋爱脑,希望女生不要迷失自我
- 王宝钏|王宝钏才不是恋爱脑,她是“皇后脑”
- 王宝钏|“王宝钏挖野菜”火上热搜,该警醒的不只是恋爱脑,性格决定命运
- 薛平贵与王宝钏|《薛平贵与王宝钏》火爆全网!“王宝钏挖野菜”为何能引发共鸣?
- 王宝钏|王宝钏挖野菜,何以琛为爱当三,网友:双鱼座出恋爱脑?
- 王宝钏|王宝钏与何以琛,再也找不到这样的极端恋爱脑了
- 恋爱|“王宝钏挖野菜”上热搜,我@了所有恋爱脑朋友
- 王宝钏|重看《薛平贵与王宝钏》,王宝钏追求恋爱自由,何错之有呢
- 王宝钏|4分烂剧女主,突然火成了“劝退恋爱脑”大师
- 清热生津|美国23岁小伙儿花63万入手牛仔裤,又脏又破,矿井下挖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