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心理学:对人体有这种“特殊嗜好”的人,多半是潜在的精神病患者

哲学最常提到的一个概念是:透过现象看本质 。 对本质的追求是我们人类的本能 , 我们渴望知道世界发生的一系列问题 , 究竟是因何而生 。
今天我们要探讨的问题是身体和精神的关系 。 人类的身体和精神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 , 精神意志控制着身体 , 而身体体现人的精神思维活动 。 我们对身体的反应承载着内心深处最隐秘的执着 。
“恋物癖”即是这一执着的体现 。 “恋物癖”是指对人身体的某一部分格外迷恋 , 通过这一部分的身体可以挑起人的性冲动 , 理论上可称之为“性偏移” 。
社会心理学家贾斯汀·拉米勒在他的著作提到 , 汇总他生平的访谈数据后 , 发现有七分之一的人一生中 , 至少有过一次对脚的性幻想 。 然而对人体有这种“特殊嗜好”的人 , 多半是潜在的精神病患者 。
精神病|心理学:对人体有这种“特殊嗜好”的人,多半是潜在的精神病患者
本文图片
另一项研究也显示 , 在整个人类繁杂的性癖好中“恋体癖”占比33% , 其中“恋足癖”占比高达47% , 占据了性癖好的半壁江山 。 不仅如此 , 在英国它还被称为第六大最受欢迎的癖好 。
如此庞大的基数 , 不禁让人好奇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人们对脚的迷恋?
神经学家研究后发现 , 是因为人管理足部的大脑区域与管理生殖系统的大脑区域相邻 , 个体在成长的过程中由于某种特殊的经历 , 造成了两个大脑感知皮层的微弱故障 , 使得其产生“性错觉” 。 也就是说 , 恋足并非天生 , 而是后天机缘巧合形成的习性 。
性心理学家在《性研究期刊》中发表了和近两百名恋足癖者的对话 。
精神病|心理学:对人体有这种“特殊嗜好”的人,多半是潜在的精神病患者
本文图片
对话中有89人提起自己初次对足部形成特殊情感的契机 , 无一例外都和孩童期的经历以及和父母的接触有关:有的是孩童时期经常睡在父母的脚边;有的是孩童期经常被要求按摩、亲吻长辈的脚;或者是孩童期间父母经常有脚逗弄他们玩;这些记忆深深地印在了他们的大脑里 , 以至于后来欲罢不能 。
这一现象被心理学称为“印刻” , 即人或者其他物种在生长过程中的某个特定时期 , 对某些行为或者一些特殊印象产生贯穿终生的认知 , 且形成后很难改变 。 这一特性也让不少恋物癖患者很是苦恼 。
但细究起来 , 其实这一行为只要控制和合理范围内 , 不侵犯他人权益 , 也不是什么滔天大罪 。 人 , 难免会有一些不合常理的小癖好 , 保持这种癖好也未尝不可 , 张岱说:“人无癖不可与交” 。 癖好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生命的生机勃勃 。 如果一个人彻底地没有癖好 , 那和尸体什么区别 。
精神病|心理学:对人体有这种“特殊嗜好”的人,多半是潜在的精神病患者
本文图片
但《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第五册中指出 , 如果这种性幻想、性冲动甚至性行为引起了临床意义上的痛苦 , 或造成了当事人生活或者其他功能的正常运行 , 则有可能会形成精神疾病 。 如在某个恋足癖团体里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某个发现自己有恋足癖的男子 , 因为从心理上无法接受自己的癖好 , 固执地认为自己是性变态 , 在遭遇长期的精神折磨以后 , 抑郁自杀了 。
我们可以如此理解 , 恋物癖本质上并不是一种精神疾病 , 但由于在各种文化环境中这一习性不被接受 , 总是会面对无理的打压、限制和污名化 , 从而导致主体的心理承受超长压力 , 成为潜在的精神疾病患者 。
精神病|心理学:对人体有这种“特殊嗜好”的人,多半是潜在的精神病患者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