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节气有什么忌讳 夏至有什么风俗和讲究

导语:转眼夏至将至,意味着炎热的夏天来临 。夏至在24节气算是比较特殊的节气之一,相比于其他节气,人们会比较重视一些,所以会在这天举行一些习俗活动和仪式 。那么,你知道夏至有什么风俗和讲究吗?一般民间夏至节气有什么忌讳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 。
夏至有什么风俗和讲究
祭神祀祖
夏至时值麦收,自古就有夏至祭神祀祖之俗,以祈求消灾年丰 。从周代开始,每逢夏至日,朝廷都以歌舞礼乐的方式,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 。故《史记·封禅书》记载:“夏至日,祭地,皆用乐舞 。”
夏至称人
在古代,夏至日称人,以验肥瘦,可求吉利,故古时夏至称人习俗,表达了古人祈求美好的强烈愿望 。
给牛改善伙食
夏至这天,古时还有给牛改善伙食的习俗 。古人会在夏至日煮麦仁汤喂牛,据说牛喝了身体壮,能干活,不流汗 。
互赠消夏之物
夏至日,古代妇女有互相赠送折扇、脂粉等什物之习俗 。《酉阳杂俎·礼异》载:“夏至日,进扇及粉脂囊,皆有辞 。”扇,借以生风 。粉脂以之涂抹,散体热所生浊气,防生痱子 。这些皆为古代常用消夏之物,古代妇女以此相互赠送,来消暑避伏 。
美食:
夏至美食
热面:有人爱在酷热的夏天吃热面,那叫“锅挑儿”,据说有“辟恶”之意,吃热面是为驱除邪恶,多出汗以祛除人体内滞留的潮气和暑气 。
夏至羹:湖南长沙人夏至日吃糯米粉拌鼠曲草做成的汤丸,名“夏至羹”,民谚云“吃了夏至羹,麻石踩成坑”,“夏至吃个团(音为”坨“),一脚跨过河”,意喻力大无比,身轻如燕 。
【夏至节气有什么忌讳 夏至有什么风俗和讲究】生菜、凉面:过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 。老北京的风俗习惯,每年一到夏至就可以开始大吃生菜、凉面了,吃这些生冷的食物可以有效的帮助降火开胃,促进食欲,但是又不至于会因为过于寒凉而损害身体健康 。因此每逢夏至将近的时候,凉面等食物就开始大卖了 。
夏至蛋:湖南的衡阳、郴州、永州和湘西吃夏至蛋 。夏至日,将整鸡蛋煮熟,剥壳后加红枣煮汤吃,叫“吃夏至蛋” 。湖南一带,主要是嘉禾、蓝山、桂阳于夏至当天早晨起来,将整鸡蛋煮熟,用红纸或红色染料将蛋皮染红,再用一个小网袋装上,系上少年、儿童的前胸,一直挂到中午或下午再剥去蛋壳将蛋吃掉 。民间以为夏至吃蛋,能强身健胃,行走有劲 。谚云“夏至吃蛋,石板踩烂 。”
馄饨:无锡人中午吃馄饨,取其混沌和合之意 。有民谚说:“夏至馄饨冬至团,四季安康人团圆 。”民间还有吃了馄炖之后为孩子量体重,希望孩子体重增加,身体健康的习俗 。
荔枝:广州粤语地区和广西的钦州、玉林等地区都非常喜欢吃夏至的狗肉和荔枝,两者合吃不热 。大量食用荔枝容易引起低血糖症,也就是“荔枝病”,因此一定要适量 。
夏至饼:夏收完毕,新麦上市,所以有日吃面尝新的习俗,也有人用麦粉调糊糊,摊成薄饼烤熟食用 。夹以青菜、豆芽、豆腐,及腊肉等,祭祖后食用,俗谓“夏至饼” 。
新麦:山东部分地区,夏至日有煮新麦粒吃的习俗,孩子们用新麦秸编的小笊篱,在汤水中捞取新麦粒吃,既尝新,又是一种游戏 。
豌豆糕:夏至这一天,在老南京的风俗中大人要叫小孩骑坐于门槛上吃豌豆糕防百病 。这项风俗的由来是因为夏令天气火热,人们多不思饮食,才让小孩先吃豌豆糕开胃 。此外,老南京在夏至这天还要吃碗凉面称称体重 。
夏至面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