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技能大赛 中国00后赢的这个世界第一,足以踩碎“学历歧视”( 三 )


咖啡店里稍微会一点拉花的店员 , 都会被赋予“首席咖啡师”的名号 。
但这儿的餐饮服务项目 , 要求参赛选手不仅要会咖啡制作 , 同时还要学会鸡尾酒调制、葡萄酒盲品、宴会摆台 。 当然还包括最基本的待人接物 。 哪怕客人只是点了一瓶可乐 , 也势必要让对方喝出八二年拉菲的优雅 。

美容项目里的选手 , 一个人就能支撑六家店的工作 。 因为他们的比赛项目横跨美容美体、脱毛、手足护理、美甲、美睫、化妆 , 每一项都要被评委仔细审视评分 。
而在美容项目当志愿者 , 大约是这世上最幸福的工作了 。 因为全程只需要美滋滋地躺在按摩床上 , 享受着世界顶尖手法的照拂 , 从头到尾地放松身体 。

唯一的缺点 , 大约是自己的按摩现场会被几十乃至上百号人集体围观 。
以及还会被比赛教练们全程拍照录像 , 日后出现在教学素材当中 。
今年这届世界技能大赛的美容冠军就是由中国队获得 , 冠军王佩回忆 , 自己比赛时被很多人围观 。 因为她把中医按摩中的技法综合起来编了一套动作 , 施展得行云流水 。
但却在美甲环节比赛得胆战心惊:她被分到的志愿者指甲奇短无比 , 难有发挥余地 。

整个赛场上幸福感仅次于美容志愿者的 , 大约是美发项目志愿者 。
这里的Tony老师们技艺高超 , 流行发型信手拈来、创意发型也不在话下 。
染发调色更是一绝 , 最终效果与色卡相比较时肉眼看不出差别 。 更重要的是 , 他们一分钱也不收 。
别只是被世界技能大赛的几十项分类看花了眼 。 这项大赛最值得看的 , 是它们全面代表了世界范围内各项技能的前沿水平 。

普通人或许很难分辨出这些服务类、设计类项目之间的优劣 , 毕竟它们涉及主观感受 。 往美容赛场上一躺 , 结束后估计只能说出“1号选手按得很舒服 , 2号也很舒服” 。 在花艺赛场上一逛 , 也只能说出“这好看 , 那也好看” 。
相比之下 , 制造技术、建筑技术这些工科赛场的优劣或许要更直观一点 。 比如中国队的优势项目砌筑 。 中国队第一枚砌筑金牌 , 是一位刚刚中专毕业、19岁的农民工梁智滨拿的 。
普通工地上对墙面垂直度、平整度等指标的验收标准 , 是误差不超过5毫米 。
但梁志斌实现的 , 是比赛要求中的误差不能超过1毫米 。
比赛时间有限 , 参赛选手只能建起矮矮的短墙用以检验 , 或许乍一看看不出惊艳之处 。
这门手艺放在实际生活中看更能让人感慨强者如斯 。 另一位砌筑项目优胜奖获得者邹彬 , 16岁去建筑工地打工、20岁参赛获奖 。 他砌出来的墙从侧面看过去 , 比普通人比着尺子画出来的直线还平整 , 半点突出来的水泥星子都瞧不见 。
与砌筑项目的魔鬼要求程度不相上下的是瓷砖切割与贴面 。
不仅要求速度 , 要在22个小时内完成2个墙面、一个地面、一个创意小墙 。 质量评分也极为严格 , 冠军水准的误差要求直接为零 。
更别提一些原本就属于精尖工种的项目 。
比如用于加工精密零件的数控车比赛 , 选手们造出的工件精度误差被控制在“一丝” , 也就是一根头发的九分之一 。

又或是名称看起来平易近人的“汽车喷漆” 。 很多人对它的了解不超过儿歌《粉刷匠》 , 只能想象到“我是一个粉刷匠 , 粉刷本领强 , 我要把那新车子 , 刷得很漂亮”的水平熟不知 , 汽车喷漆要求每层油漆上下厚度误差不超过0.01毫米 。

中国队在这一项目上的夺冠选手蒋应成 , 他手中喷漆成品的厚度误差甚至比智能机器人还要低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