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端午节是哪一天几月几号 2022端午节什么时候( 二 )


5、佩香囊
佩香囊,是端午传统习俗之一 。香囊内通常填充一些具有芳香开窍的中草药,有清香、驱虫、避瘟、防病的功效 。端阳以四色线系臂,并佩戴香囊,小巧玲珑精致可观 。香囊又叫香袋、香包、荷包,一般是内装香料,用五色丝线缠绕而成,或者采用彩色绸缎或布块包上棉花,掺和着川芎、白芷、排草、芩草、丁香、山艾、细辛、甘松、白芷、甘草、雄黄粉等中药粉,再用彩绸扎绣而成,下边还垂上红、绿、青、蓝、紫各种线穗,佩在胸前,香气扑鼻 。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 。香囊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小巧可爱,现已成为一种普遍的工艺品 。在中国南方一些城市,青年男女还用香囊来表达浓浓爱意 。
6、挑“端午担”
挑“端午担”指的是过去每逢过农历端午节,“毛脚女婿”(宁波人称已定亲的准女婿为“毛脚女婿”)要用披红挂彩的米箩筐,挑上一份厚重的礼品到女方家里去,这便是挑“端午担” 。
7、铸阳燧
东汉王充的《论衡》记载了端午节“铸阳燧”的礼仪习俗:“阳燧取火于天,于五月丙午日中之时,消炼五石,铸以为器,摩励生光,仰以向日,则火来至,此取真火之道也” 。古人认为,午月午日午时具三重之火,是阳气极盛之时,在此时刻以火克金,是最佳的熔金铸镜的时刻,铸成的铜镜具有不可思议的神力 。以镜辟邪的习俗,在南方沿海一带有着广泛的应用和遗传,常能见到出生不久的小孩子,身上佩带着银制的镜子等饰物,这类银饰、小镜子等,就是用于孩子们辟邪 。新建的寺庙道观,其屋脊的正中也往往装饰着铜镜 。就是现代小区崭新建筑的门、窗上方,也往往能发现悬挂着的镜子,这些都是用于所谓的辟邪 。由此可见镜子辟邪的文化信仰在民间根深蒂固 。
8、栓五色丝线
五色丝线,又俗称五色丝、五彩丝 。古俗名称避兵缯、朱索等 。系在蚊帐、摇篮上的又叫宛转绳、健绳 。五色丝的五色代表五行,五色代表了五方位,彼此相生相克,具有神秘的驱邪迎吉作用 。五色丝线源于我国古代的五行观念,五色丝系于臂上,或为文身遗俗 。端午以五色丝线系臂,曾是很流行的节俗 。传到后世,即发展成如长命缕、长命锁、香包等许多种漂亮饰物,制作也日趋精致,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艺品 。
9、浸龙舟水
端午节期间浸龙舟水是华南地区的传统习俗,人们将端午前后的降强水称之为龙舟水、端阳水、发龙水、龙降水等,认为这种水是吉祥的水,有辟邪作用 。仲夏端午苍龙群星飞升于正南中天 。在民间信俗中龙是吉祥之物、和风化雨的主宰,龙飞天,行云布雨 。自然现象上,每年的端午节前后,我国南方暖湿气流活跃,与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在广东和广西、福建、海南交汇,往往会出现持续大范围的强降水 。当端午强降水来时,江河水位迅速上涨,为扒龙舟提供了良好的场地条件 。按照传统说法浸龙舟水寓意吉祥如意、事事顺心 。每年“龙舟水”来时,人们就会带着家人到江边去洗龙舟水,古人认为“龙舟水”有辟邪的作用,可净身,洗去晦气,带来吉祥 。
10、放纸鸢
在中国南方一带城市,端午节放风筝也是一种习俗 。端午时期,儿童放风筝称之为“放殃” 。风筝,即纸鸢 。它是玩具,在竹篾等骨架上糊上纸或绢,拉着系在上面的长线,趁着风势可以放上天空,属于一种单纯利用空气动力的飞行器 。
11、佩长命缕
长命缕是端午节时的厌胜佩饰,长命缕亦称续命缕、续命丝、延年缕、长寿线、百索、辟兵绍、五彩缕等,名称不一,形制、功用大体相同 。其俗在端午节以五色丝结而成索,或悬于门首,或戴小儿项颈,或系小儿手臂,或挂于床帐、摇篮等处,俗谓可去邪祟、避灾除病、益寿延年 。此俗始于汉代 。东汉应劭《风俗通·佚文》:“午日,以五彩丝系臂,避鬼及兵,令人不病瘟,一名长命缕,一名辟兵绍”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