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仰韶文化距今有多少年,什么叫仰韶文化?

1、什么叫仰韶文化?距今约5000~6000年中国新石器时代的一种文化 。1921年首次在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发现 。主要分布于黄河中下游一带,以陕西渭河流域、山西西南和河南西部的狭长地带为中心,东至河北中部,南达汉水中上游,西及甘肃洮河流域,北抵内蒙古河套地区 。已发掘出近百处文化遗址 , 出土文物均反映出较同一的文化特征 。生产工具以较发达的磨制石器为主 , 常见的有刀、斧、锛、凿、箭头、纺织用的石纺轮等 。骨器也相当精致 。有较发达的农业 , 作物为栗和黍 。饲养家畜主要是猪,并有狗 。也从事狩猎、捕鱼和采集 。各种水器、甑、灶、鼎、碗、杯、盆、罐、瓮等日用陶器以细泥红陶和夹砂红褐陶为主,主要呈红色,多用手制法,用泥条盘成器形,然后将器壁拍平制造 。红陶器上常有彩绘的几何形图案或动物形花纹,是仰韶文化的最明显特征,故也称彩陶文化 。选址一般在河流两岸经长期侵蚀而形成的阶地上,或在两河汇流处较高而平坦的地方,这里土地肥美,有利于农业、畜牧 , 取水和交通也很方便 。如临潼姜寨的村落遗址 , 约有100多座房屋,分为5组围成一圈,四周有濠沟环绕 , 反映出当时有较严密的氏族公社制度 。仰韶文化属于母系氏族公社制繁荣时期的文化 。早期盛行集体合葬和同性合葬,几百人埋在一个公共墓地 , 排列有序 。各墓规模和随葬品差别很小,但女子随葬品略多于男子 。
我国华北地区新石器时代的文化 。
仰韶文化,是指黄河中游地区一种重要的新石器时代彩陶文化,其持续时间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至前3000年(即距今约7000年至5000年 , 持续时长2000年左右),分布在整个黄河中游从甘肃省到河南省之间 。
因1921年首次在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仰韶村发现,故按照考古惯例 , 将此文化称之为仰韶文化 。其以渭、汾、洛诸黄河支流汇集的关中豫西晋南为中心,北到长城沿线及河套地区,南达鄂西北 , 东至豫东一带,西到甘、青接壤地带 。
仰韶文化的源头可追溯至距今八九千年的贾湖文化 。
仰韶文化是中国分布地域最大的史前文化,涉及河南、陕西、山西、河北、甘肃、青海、湖北、宁夏等地 。
作为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文化 , 它向外具有较大辐射力 。尤其是彩陶的大范围传播,被考古学家认为是代表了史前第一次艺术浪潮,波及周边地区 , 达到史前艺术的高峰 。
2020年9月,研究人员对河南渑池丁村等6处仰韶文化遗址采集的小口尖底瓶陶片样本进行分析检测,在陶片内侧发现了平纹织物印痕 , 以及手纹,为仰韶时代纺织技术及制陶工艺研究提供了重要物证 。
仰韶文化是以遗址首次发现地仰韶村命名的远古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是分布在黄河中、下游地区最重要的考古文化 , 年代约为5000~7000年前,展示了中国母系氏族社会由盛到衰的时期,表面绘制有图案的彩陶是其重要特征之一 。
仰韶文化遗址首次发现地在三门峡市渑池县仰韶村,1920年秋,原中国地质研究所刘长山根据渑池人王某提供线索,到渑池仰韶村采集613件器物 。1921年10月 , 经中国政府批准,受聘于中国政府矿业顾问的瑞典地质学者安特生和中国学者袁复礼、陈德光等对仰韶村遗址进行首次发掘,证实此处为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 。遗址先后经过三次发掘,出土大量的陶器和石器等,在国际上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仰韶村遗址成为中外史学界、考古界向往的“文化圣地” 。依据考古惯例,以首次发现地命名为“仰韶文化” 。遗址座落在仰韶村南部的缓坡台地上,北依韶山,东、西、南三面环水,距县城10公里 。仰韶文化遗址的发现为20世纪中国考古100件大事之一,载入河南十大考古发现之中 , 1961年3月4日,国务院公布仰韶村文化遗址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