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素养的基本构成具体包括,什么是信息素养。( 二 )


信息意识
信息意识,是信息素养的前提,是人对信息的敏感程度 , 是人对信息敏锐的感受力、持久的注意力和对信息价值的洞察力、判断力等 。它决定人们捕捉、判断和利用信息的自觉程度 。信息意识包括主体意识、信息获取意识、信息传播意识、信息更新意识、信息安全意识等 。

信息素养的基本构成具体包括,什么是信息素养。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3、什么是信息素养?如何培养中学生的信息素养一、培养中学生信息素养的要求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广泛应用,使信息无时不有,无处不在 。在中学阶段信息技术旨在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包括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 , 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及应用信息等方面的基本技能和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问题 。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 , 基本的信息素养应该包括以下几点:1.驾驭信息、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存储信息、加工信息及表达信息的能力 。2.能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自主、高效的学习及与他人交流的能力 。3.具有一定的信息意识、信息道德、法律意识与社会责任感 。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应在初中阶段 “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
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具体来说主要是培养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1)运用信息工具的能力:如会使用信息的采集、编辑、发送、存储工具 。(2)获取信息的能力:能根据学习目标采取多途径地搜集学习资料获取信息 。(3)处理信息的能力:包括鉴别真假信息、筛选分析、概括表达信息的能力 。(4)创造信息的能力:能寻找信息生长点,发现与创造新信息 。(5)表达信息的能力:能用自己的语言使信息表达具体化、简洁化 。(6)信息协作意识的能力: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能够自觉清除信息垃圾,避开有害信息,抵制不良信息的侵蚀和干扰,能够与他人进行信息共享及合作 。
二、培养中学生信息素养的举措
中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培养内容丰富 , 采取的措施也是多种多样 , 以下是笔者的一些教学体会 。
1.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氛围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学生的信息素养是在耳濡目染中慢慢培养的,教师的言行举止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等资源进行教学 。而现代教育技术的推广应用为教师和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创造了良好的教学环境 。我校非常重视教学环境的现代化建设,每间教室都配备多媒体白板教学,有先进的广播系统,有2间电脑室共配备了110多台XP系统的电脑等 。互联网也覆盖了整个校园 。这些硬件设施为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奠定了物质基础 , 为学生营造了优良的信息化学习环境 。在信息技术课上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进行分组讨论、交流,进行协同学习,培养学生之间合作共事的能力;学生使用电子邮件、聊天室、虚拟环境等Internet上的工具与教师进行交流与讨论,实现网上辅导和答疑 。这样的环境和氛围,特别有利于培育中学生主动获取信息的意识 。
2.注重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
培养学生素养的关键是提高教师的素养 。教师集体的信息素养状况对学生的信息意识的启发和学习热情有直接的影响 。
我校每年都对教师开展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力求有一支信息素养好,具有较高教育技术能力水平的教师队伍 。只有老师们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网络操作技能,学会使用常用的工具性软件,更重要的是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和强化信息意识 , 开发和利用网上信息为教学服务,才能努力创设培养信息素养的学习环境 , 组织引导学生使用多媒体手段,全方位地感知 , 认识学习对象,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