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
信息意识是指学生对具体信息的认识过程及对信息的判断、捕捉能力 。信息意识属于意识形态范畴,它的发展变化和培养既受社会因素的制约 , 也受自身文化素质的制约 。中学生应该在充分了解信息意识含义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信息意识,注意知识的积累和知识结构的完善,把对信息的认识水平、价值发现、开发利用变成自觉的行动,久而久之,在潜意识里就会逐渐地树立起信息意识 。
4.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活用信息的能力
信息能力是人们成功地进行信息活动所必须具有的个性心理特征,它是构成信息素质的核心 。在教育环境逐渐信息化的趋势下,需要学生具有很好的信息能力去实现知识的探索、发现与运用 。信息活用的实践能力是指对于给定的课题、目的、问题,能合理地使用一定的信息手段,对必要的信息,自主地或与人协同地进行收集、分析、处理和创造,并能根据受者的情况,发布信息、传递信息 。信息活用的实践能力是以信息技术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让学生动手设计制作电子小报、制作个人网站等 。通过实践应用,既激发起了学生的求知欲又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真可谓是一举多得 。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活动对学生信息能力的形成、发展起到主导的作用 。
5.注重学生信息伦理道德方面的教育
信息伦理道德指在信息的开发、传播、检索、获取、管理和利用过程中 , 调整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利益关系,规范人们的行为准则 , 指导人们在信息社会中作出正确的或善的选择和评价 。在对信息的使用上要有正确的、积极的态度,要自觉遵守无害、公平参与、知情同意、尊重知识产权等信息伦理道德原则 , 这是信息社会每个公民应具备的信息伦理道德,也是学生信息素养重要的因素 。
因此,对学生开展信息伦理道德教育是必须的,包括能正确识别污染信息:欺诈、垃圾、暴力、种族歧视和仇恨、色情、封建迷信等信息 。例如网络是一把双刃剑,能传播有用信息也能传播有害信息如病毒 , 此时就要求学生发扬信息道德,自觉传播有益于人类的信息,抵御不良信息甚至扼杀它;能理性看待黑客问题,把技术用在积极的方面如反黑客,而不是用于恶性方面如破坏网络资源 。当然,教师还可结合生活及新闻实例,结合知识技能的学习,在实践中教育学生在信息技术应用中要相互尊重、相互合作、尊重他人劳动成果,不抄袭不侵害他人信息,共同遵守网络协议及相关法律法规,使学生意识到这些信息素养离自己并不遥远,做个快乐、健康、积极向上、守法的好公民好学生 。
6.把信息教育整合到各学科教学中
我们应该把信息素养的培养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课堂教学作为传统教学组织形式在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方面同样具有重要作用,它把信息素养的精神、意图整合到课程和教学的要求中,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有利于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 。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课程整合,就是以其它学科的学习知识作为载体,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其它学科课程教学过程之中,从而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学科问题的综合能力 。
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网络技术的发展,丰富的网上教学资源为师生提供了一个完整的学科知识环境 。基于此环境下的学习,需要学生有良好的信息素养,而良好的信息素养的形成需要其他学科知识做基?。?离开基础知识,信息素养的形成就会变为空谈 。反过来 , 信息素养在学生各科学习中和全面发展中的作用将会越来越重要,它慢慢地影响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 , 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同时不可忽视基础文化的学习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隔夜的绿豆汤能喝吗,夏天绿豆汤隔夜还能喝吗
- 马桶可以用钢丝球刷吗,智能马桶里边的污垢能用钢丝球吗?
- 欧式宫廷吊灯的特点是什么
- 2023年8月27日搬家好吗
- 龙猫为什么那么贵,龙猫的价位 年龄也影响它自身的价格
- 2022年农历五月十八宜结婚吗
- 2023年8月19日宜搬家吗
- 2022年农历十月结婚的好日子
- 吊灯的种类是哪些
- OrsGa是什么牌子的手表,orsga是什么牌子的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