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族的起源和来历,羌族的起源和来历( 三 )

从考古学上看,今陕甘青地区先后存在过新石器时代的马家窑文化(又分为马家窑类型、半山类型、马厂类型三个发展阶段)、铜石并用时代的齐家文化和青铜时代的辛店文化、卡约文化、寺洼文化、沙井文化等并列发展的文化,其中,青铜时代诸文化在时间上相当于商周时代 。
根据历史记载和地域来说,商周时代生活在陕甘青地区的居民主要是戎羌,戎是羌人中较早转入农耕的部分,戎居东而羌偏西 。那么,在时间和分布地域上都和羌人有关的上述考古学文化中,哪些是羌人的遗存呢?是卡约文化、辛店文化?还是寺洼文化或沙井文化?或是较之更早的齐家文化?或者它们都是羌人的文化遗存?
考古材料表明,上述5种文化遗存虽然分布广 , 年代跨度大,各文化内涵不尽相同 , 但同时也表现出它们之间有许多共同点和文化联系 。齐家、卡约、辛店、寺洼和沙井等文化的共性是有数量不等的红彩和紫红彩为底的彩陶,在器形上,构成这几种文化重要内容的陶器如双耳罐、双大耳罐造型都非常接近或基本一致,而且都有一定比例的圈足器 。彩陶图案虽变化多端,但几何纹样如锯齿纹、波折纹、回纹、三角纹、勾连纹等都大同小异,在各种文化中都雷同出现 。墓葬制度方面,上述各文化也有较多的一致性 。表现在墓葬形制上,时代较早的齐家文化为长方形土坑竖穴墓,其后各文化仍流行竖穴土坑墓,有的新出偏洞墓 。葬式上 , 齐家文化有仰身直肢葬、二次葬、俯身葬等 , 其后各文化也流行上述葬式,有的出现了火葬 。随葬品在卡约、辛店等文化中通常是双耳罐等三大件组合陶器的随葬,而且都放置在死者的头部或足部 。此外,各文化中普遍有铜泡、铜铃、海贝、串珠等饰品 。
经过初步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卡约、辛店、寺洼和沙井等文化之间存在着较多的一致性,应该同属一个大的文化系统 。这个文化系统和它之前的齐家文化由于在时间上存在着几百年的缺环,因此对它们的关系还不能贸然做出结论 。但是,迄今为止,陕甘青地区的田野考古已有了相当规模,不能设想,由齐家文化演变成的另一种文化遗存至今仍未找到 。齐家文化与卡约、辛店、寺洼、沙井诸文化或多或少的联系向我们提示,诸青铜文化是齐家文化下一阶段的延续和发展 , 只是还未找到其中的过渡阶段 。可以认为,齐家文化、卡约文化、辛店文化、寺洼文化和沙井文化都是古羌人的遗存,齐家文化后来被代表不同支系的卡约、辛店、寺洼、沙井诸文化所代替 。
中国羌族(古羌和现代羌族) ——– 一个历史最为悠久的民族之一
羌族主要聚居地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茂县、汶川、理县,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其余散居在阿坝州松潘、黑水、九寨沟等县,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丹巴县,绵阳市平武县 , 成都市都江堰地区,雅安地区 , 贵州省江口县、石阡县,甘肃南部、四川西南、云南部分地区,现有人口约32万人左右 。今天的羌族正是古代羌支中保留羌族族称以及最传统文化的一支 , 与汉族、藏族、彝族、纳西族、白族、哈尼族、僳僳族、普米族、景颇族、拉祜族、基诺族等为兄弟民族,皆出自古羌 。
《说文·羊部》:“羌,西戎牧羊人也,从人从羊,羊亦声 。”羌,属他称 , 即当时中原部落对西部(陕西、甘肃、宁夏、新疆、青海、西藏、四川)游牧民族的泛称 。所以可以肯定地说,氐羌族群绝不是一个单一的民族,他们有不同的语言、服饰、习俗等,唯一的共同点可能就只是“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方式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