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惊蛰三候的意义
惊蛰是农作的一个重要节气 , 在古时候提示着农民们耕作规律和时间 。
惊蛰三候描述了不同植物的花期和一些其他的自然现象 。描述已是桃花红、李花白,黄莺呜叫、燕飞来的时节,大部分地区都已进入了春耕 。人们可以根据惊蛰三候规划劳作和日常出行的安排 。
惊醒了蛰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种昆虫的时候,此时过冬的虫卵也要开始卵化 , 由此可见惊蛰是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一个节气 。
惊蛰雷鸣最引人注意 。如“未过惊蛰先打雷 , 四十九天云不开” 。惊蛰节气正处乍寒乍暖之际,根据冷暖预测后期天气的谚语有:“冷惊蛰,暖春分”等 。
惊蛰节的风也有用来作预测后期天气的依据 。如“惊蛰刮北风,从头另过冬”、“惊蛰吹南风,秧苗迟下种” 。现代气象科学表明,“惊蛰”前后,之所以偶有雷声,是大地湿度渐高而促使近地面热气上升或北上的湿热空气势力较强与活动频繁所致 。
惊蛰三候
桃始华:惊蛰之日 , “桃始华”,桃之夭夭 , 灼灼其华,乃闹春之始,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流水桃花,便勾引出千媚百态 。
仓庚鸣:惊蛰后五日 , “仓庚鸣”,仓庚就是黄鹂,黄鹂最早感春阳之气,嘤其鸣,求其友 。仓为青 , 青为清,庚为更新,“昔我云别,仓庚载鸣”,文人由此也称它“离黄” , “离黄穿树语断续”就成了悲声 。
鹰化为鸠:再五日,“鹰化为鸠” , 古人称“鸠”为布谷鸟,仲春时因“喙尚柔,不能捕鸟,瞪目忍饥,如痴而化” 。到秋天,鸠再化为鹰 。
惊蛰,古称"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3个节气,更是干支历卯月的起始;时间点在公历3月5-6日之间,太阳到达黄经345°时 。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惊蛰时间在公历3月5-6日之间这是正确的 。以前有人说"时间点在农历每年二月初一前后",这是不对的,农历与公历日期是较大的出入 。
惊蛰,古称“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 , 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 。
而三候,第一候是:“桃始华”——桃始华,桃,果名,花色红,是月始开 。
古称:阳升而萌 , 雨足而华 。桃令以作,粲然而花华 。
第二候是:仓庚鸣
仓庚鸣,庚亦作鹒 , 黄鹂也 。诗所谓‘有鸣仓庚’是也 。《章龟经》曰:仓,清也;庚 , 新也;感春阳清新之气而初出,故名 。
第三侯是:鹰化为鸠
鹰化为鸠 。鹰,鸷鸟也 , 鹞鹯之属 。鸠,即今之布谷 , 《章龟经》曰:仲春之时,林木茂盛,口啄尚柔,不能捕鸟 , 瞪目忍饥如痴而化,故名曰鸤鸠 。
惊蛰三候
桃始华:惊蛰之日,“桃始华” ,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 乃闹春之始,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流水桃花,便勾引出千媚百态 。
仓庚鸣:惊蛰后五日,“仓庚鸣”,仓庚就是黄鹂,黄鹂最早感春阳之气,嘤其鸣,求其友 。仓为青,青为清 , 庚为更新,“昔我云别,仓庚载鸣” , 文人由此也称它“离黄”,“离黄穿树语断续”就成了悲声 。
鹰化为鸠:再五日,“鹰化为鸠”,古人称“鸠”为布谷鸟 , 仲春时因“喙尚柔,不能捕鸟,瞪目忍饥 , 如痴而化” 。到秋天 , 鸠再化为鹰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戒指的戴法和意义,戒指的戴法和意义分别是什么
- 五经指的是哪五经,五经指的是哪五经?
- 绿色生活指的是什么,绿色生活指的是什么
- 巴林是哪个国家,巴林指的是哪个国家?
- 从惊蛰到霜降什么意思 此节气的习俗
- 白家仙指的是哪位仙家,五大仙家的脾气特点
- 埃及猫跳舞是啥梗,埃及猫指的是什么梗?
- 外婆菜是啥,外婆菜指的是什么?
- 三河指的是哪三条河,各民族三河是指什么
- 五个手指戴戒指分别代表什么,戴戒指五个手指的含义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