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的祖先是谁,蒙古人的祖先到底是谁?( 二 )


真正的蒙古人,从狭义上讲 , 该词的历史含义是指成吉思汗是其中之一员的蒙古人 , 他们在今外蒙古东北 , 在鄂嫩河〔斡难河〕和克鲁伦〔怯绿连〕河之间作季节性的迁徙 。正如我们已经看到的那样 , 在随着成吉思汗的出现而将“蒙古”一名称给予了整个种族的这些部落出现以前 , 历史上早就记载了那些几乎可以肯定是说
蒙古语的各民族的存在 , 正像在突厥人崛起之前,我们就发现了说突厥语的各民族一样 。于是有人提议,在说蒙古语的民族中,我们应该追溯到3世纪的鲜卑人,5世
纪的柔然和厌哒人,以及欧洲的阿瓦尔人(6至9世纪) 。还应该承认,8至12世纪时期在历史上起着很大作用的契丹人也是说一种蒙古方言,然而,由于与通古斯语接触,已经强烈地腭音化 。尽管在这些前蒙古民族中有许多民族建立过广泛的统治,但是,没有一支取得像真正的蒙古人(或者说成吉思汗的后裔)那样的世界性的名
声 。
据拉施特哀丁收集的蒙古传说,蒙古人在很早时期被突厥人打败,只得逃到额儿古涅昆山区避难 。波斯史家们估计在大约9世纪时,蒙古人的祖先们已经从额儿古
涅昆山下来,进入色楞格河和斡难河〔鄂嫩河〕平原 。同样的传说还记载了关于神话中的女祖先阿兰豁阿的故事 。据说,阿兰豁阿在其丈夫朵奔蔑儿干死后,感天光
而怀上了尼鲁温蒙古人的祖先 。最后,传说中认为尼鲁温蒙古人的李端察尔是成吉思汗的八世祖 。
12世纪 , 蒙古人分成许多兀鲁思 , 据符拉基米尔佐夫的解释 , 兀鲁思一词表示部落和小民族两个意思 。这些独立部落之间互相争斗,并与他们的邻居,特别是塔
塔儿人交战 。成吉思汗出身的家庭是属于孛儿只斤氏族(斡孛黑)和乞颜分族(牙孙) 。后来,成吉思汗成功以后,蒙古部落根据是否与乞颜族有关系而分为两支,
这一做法已成习惯 。有关系者由光之子尼鲁温,或者说由纯种蒙古人组成;无关系者纳入都儿鲁斤族,他们享有低一等的血统 。尼鲁温族中有泰赤乌惕部(Taijgot,
Tayichi’ut , 或Taiji’ut,他们似乎稍微远离蒙古主体,居住在更北面,在贝加尔湖以东)、乌鲁尔德部(urn’ud)和忙古惕(Manqud)部、札只刺惕(Jairat或Juirat)部 。巴鲁刺(Barula或Barla)部、八邻(Ba’arin)部、朵儿边(Dorben,今杜尔伯特Dorbot)部、散只兀惕(Saljigut或Salji'ut)部、哈答斤(Qada-gin,Qatagin或Qatakin)部;在都儿鲁斤族中有阿鲁刺惕(Arulat或Arlad)部、伯牙吾惕(Baya’ut)部、火鲁刺思(Qorola或Qorla)部 。速儿都思(Suldu)部、
亦乞刺思(Ikira)部、弘吉刻惕(Qongirat或Qngirat,Qongarat,Qongrand)部 。弘吉刺惕部似乎更朝东南方,在兴安岭北面、塔塔儿境附近漫游 。札刺儿部(Jela
ir)通常被列入蒙古人之中,人们认为该部或者是分布在希洛克河和色楞格河合流处的南面,或者是在鄂嫩河(斡难河)附近,札刺儿部可能是降为蒙古人藩属的一
支突厥部落,并且被当时传说中的蒙古英雄海都的蒙古人同化 。
蒙古人的祖先既有匈奴人,也有突厥人 。
东胡被匈奴的冒顿单于击败后,退居乌桓山和鲜卑山,分为乌桓和鲜卑二族 。乌桓在被曹操征伐之后衰落,鲜卑一族崛起 , 在西晋晋武帝时代 , 鲜卑主要分为段部、慕容部、拓跋部、乞伏部、柔然部等 。其中柔然与北魏拓跋氏多次交战 。柔然被突厥系民族击败后,分为南北两支 。柔然的南支逃到辽河上游,成为契丹人的宗源之一 。北支逃到雅布洛诺夫山脉以东、外兴安岭以南的地区,是蒙兀室韦的祖先之一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